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3日讯(记者 卓子涵 通讯员 林青)近日,深圳“空地一体 生命至上”城市救护项目正式落成并启动运行。在项目首批5个无人机AED配送站试点中,凤凰山森林公园、石岩湿地公园、罗田森林公园、福海河公园4大站点均选址宝安,进一步织密城市急救安全网,打造“空地一体”生命救援体系。
深圳“空地一体 生命至上”城市救护项目通过无人机搭载AED设备,实现扫码触发、自动起降、精准投递,突破传统急救的时空限制,显著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成功率。该模式为全国首创,助力深圳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为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障增添有力羽翼。
据悉,四个公园均设置超过30个无人机降落点位,确保AED设备在紧急情况下于“黄金4分钟”内精准送达。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市民扫描附近急救点的“企鹅急救”二维码,即可精准定位、一键呼叫装载着AED和急救包的无人机,通过预设最快航线,迅速起飞并精准抵达事发地,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成功打通了急救的立体化空中通道。
此前的演练数据显示,项目选用的多旋翼无人机具备性能可靠、性价比高的特点,5分钟内无人机救援半径可达4公里,有效覆盖范围约50平方公里,约等于布设150台固定AED的覆盖范围。
在凤凰山森林公园的演练测试中,无人机成功穿越密林将AED投送至峡谷被困游客,将传统急救场景中可能超过10分钟的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目前,宝安区城市公园配备的便携式AED设施总量为50台,在郊野公园这类急救资源薄弱区域投放无人机AED急救设备,将抢救时效提升至与城市核心区相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急救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有效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
与此同时,为全面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宝安持续完善社会急救体系,深化培训与设备覆盖,筑牢“人防+技防”双保障。
2023年9月,深圳市“市容环境维护巡查人员急救培训项目”在宝安区率先试点,为全区市容巡查员、公园安保人员、协管员、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等城管领域一线作业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仅3个月时间便培训了辖区4500名工作人员。
2024年5月,宝安公园内一名五十多岁的男性游客突然倒地、失去意识,路过市民和公园保安迅速反应,为晕倒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公园安保人员快速取来公园配备的AED,在现场进行了2次电击除颤操作,上演“生死时速”,为男子及时送医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未来,宝安区将继续探索无人机AED在更多公共场所的应用,优化AI预警、远程医疗指导等功能,推动“智能化空中救护平台”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