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谢芳雨 整理)一份政协提案,一份责任担当,传递殷切希望,倾注为民情怀。宝安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质量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启动以来,区政协号召广大政协委员,以及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各界别委员活动组、各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紧扣区七届三次党代会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参政议政热情,踊跃提交提案,积极建言资政,共提交提案381件,立案301件。
聚焦热点,关注重点。为发挥重点提案在提案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区政协六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确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铸就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提案》等6件提案为2024年重点提案,均由区委区政府领导领办、区政协主席班子督办,并交由区有关单位重点办理。目前,所有重点提案已经办复,推动落实事项23项,办理满意率达100%,发挥了重点提案的良好示范带动作用。一个个政协提案“金点子”,化身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展现了区政协以提案成果转化落实促进宝安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铸就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提案》
提案人:科技界别委员活动组 领办区领导:王守睿 主办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提案建议:
作为深圳工业“基本盘”,宝安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但宝安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建议:
1、明确新型工业化聚焦方向,划定高成长型、基石型、潜力型和稳定型产业范围。
2、加强新型工业化要素保障,将产业资金和空间优先保障高成长型产业和基石型产业。
3、增强新型工业化内生动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和提升价值链。
4、发挥新型工业化示范作用,打造“三化”“三性”“一力”案例库,发布宝安新型工业化白皮书。
5、提升新型工业化创新氛围,支持企业招引人才。
●办理成效:
1、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应用标杆,欣旺达、鹏鼎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应用试点;印发宝安区关于落实深圳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开展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和有关重点课题调研,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等研究报告。
2、持续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高企业—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接续发展格局,洲明科技、欣旺达、鹏鼎、正浩创新、首航新能源等一批领军企业、明星企业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等技术攻关力量,承担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一批优秀攻关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3、加强新型工业化要素保障。以“一号文”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用地保障力度,全力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印发宝安区2024年园区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持续深化实施“凤凰英才计划”,赴外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打造宝安人才园为主阵地、10个街道差异化发展的“1+10”人才阵地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关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黄然非等9名委员 领办区领导:王立德 主办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
●提案建议:
宝安已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区位优势和政策利好,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建议:
1、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发展。
2、强化企业雁阵型梯队培育。
3、注重招商与引才并重。
4、加强跨区域产业联动。
●办理成效:
1、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发展方面,积极做好重点片区规划,其中正开展石岩智造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工作、九围国际总部区的城市设计深化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立新湖片区发展战略研究并同步开展城市设计深化工作,正重点建设大铲湾、尖岗山市级重点软件产业集聚区;建立了“一行业、一专班”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2、在强化企业雁阵型梯队培育方面,正积极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和战略,持续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开展评价认定工作,并积极开展企业申报辅导培训会,宣传有关扶持优惠政策。
3、在注重招商与引才并重方面,实施现代服务业招商行动、基金招商行动,大力引入船舶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推动龙头企业布局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印发《关于建立前海合作区与行政区(南山区、宝安区)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与前海联合招商;加大人才政策优惠力度,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
4、在加快跨区域产业联动方面,联合前海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等措施方案,正加快修订金融发展专项政策;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产业协作专班,分别与中山市、江门市政府积极对接有关“双向飞地”产业园区建设工作。
助力来深就业创业青年融入城市
《关于建立来深就业创业青年城市融入全链条机制的提案》
提案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领办区领导:张松
主办单位: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
●提案建议:
深圳是“青春之城”,但青年城市融入问题也较为突出。建议:
1、构建青年成长、成才、生存、发展、婚恋、作为、参与、奉献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2、打造住房租赁优居计划,提供创业导航、就业帮扶等服务。
3、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办理成效:
1、让青年“愿意来”。实施“十万青年就业服务”计划,在全国率先发布助力青年就业全链条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青年夜校,打造全国首个共青团主导的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深化“相约金秋”青年婚恋交友品牌,举办首届青年社团项目大赛等。
2、让青年“留得住”。联合区住房和建设局深化“青年安居”工程,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宝安)青年驿站服务能效;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开展“青年小店公益扶持计划”。
3、让青年“融得进”。连续举办22届“走进社会大课堂”宝安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专项行动,联合区委组织部开展“遇见宝安·共筑未来——深圳市宝安区2024年一流院校优秀大学生实习计划”;联合石岩街道推出宝安区“青年友好型百姓客厅”——石岩“青创加油站”。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防线
《关于多措并举筑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防线的提案》
提案人:民革宝安总支 领办区领导:董哲
主办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
●提案建议:
宝安特种设备呈现点多、面广、线长、行业复杂的特点,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建议:
1、督促电梯、叉车使用单位加强日常巡视和监控,强化落实主体责任。
2、推行智慧电梯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电梯应急救援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测。
3、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力度推动“智慧叉车”工作。
4、加强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监管。
5、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办理成效:
1、扎实开展电梯安全提升工作。实施“电梯安全提升年”项目,入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揭榜挂帅项目”,落实每单困梯“必核查”,对电梯维保单位开展常规监督检查,对使用单位开展常规监督检查,试点电梯“托管”新模式,专项治理工业园老旧货梯。
2、扎实开展叉车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开展叉车隐患治理“大包干”行动,对全区叉车进行逐一排查;联合交警部门常态化开展道路叉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与区安委办、各街道共同推进叉车智慧监管工作。
3、扎实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工作。对大型游乐设施开展多轮全覆盖现场监督检查,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对重点设备进行驻场值守、巡查,组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场应急演练。
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关于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层次法律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高地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致公党宝安总支 领办区领导:古子熔 主办单位:区司法局
●提案建议:
宝安正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并高度重视法律服务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议:
1、优化现有的法律人才支持和鼓励政策,引进重点领域高水平法律人才。
2、引入国际领先律所促进法律服务市场发展,助力建设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
3、鼓励涉外律师事务所以及境外知名律师事务所来宝安设立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
●办理成效:
1、关于优化完善人才政策,已制定“凤凰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人才政策,精准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制定落实《深圳市宝安区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
2、关于建设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按照《深圳市宝安区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对涉外律所在宝安区设立代表机构或联营律所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大力吸引高端涉外法律服务资源落户宝安。
3、关于加强中外律所联营,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降低中外律所联营的政策门槛,促进中国内地律所与外国律所联营试点政策在宝安、前海区域更加有效落地,积极促成律所间的吸收合并,引导宝安律所做大做强做专。
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
《关于综合施策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的提案》
提案人:聂瑾等14名委员 领办区领导:练聪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提案建议:
宝安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但当前宝安中小学教师还承担着一些非教育教学任务。建议:
1、制定减负清单,加强涉校项目源头管控。
2、杜绝强制摊派,严控无关社会事务进校园。
3、加强引导宣传,树立教师“减负”社会共识。
●办理成效:
1、加强政策引导。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区教育局印发“4+1”文件:《宝安区尊师惠师十五条措施》《宝安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十五条措施》《关于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宝安区教育局减负惠师实施办法》,以及《关于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的公告》。
2、完善机制建设。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机制,明确区属各单位各部门新增社会事务进校园项目,必须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经审批报备并向社会公布后方可实施;建立督查管理机制,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针对各街道各单位落实有关措施及要求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3、提升治理水平。明确落实减负惠师有关措施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明确各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书记为社会事务进校园管控第一责任人,统筹组织落实“进校园社会事务”;开展减负惠师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