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20日,在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小学赛道终审中,西湾小学(集团)党委书记徐莹莹带领团队开展的《生长教育评价可视化模型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外420余份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捧回一等奖(全球共15个)。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近年来,徐莹莹先后以海城小学、西湾小学为“试验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AI+教育”的先行先试,打造新型教育空间,构建AI赋能教学模式,建立智能评价系统,全面推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加速培塑未来教育学校标杆。
打造新型教育空间
夯实未来教育的基础
西湾小学是西湾小学(集团)牵头学校,也是宝安首所省一级公办小学及深圳市首个“全国学科教育实验基地”和“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
“新型教育空间,是未来教育的基础和底部支撑。”基于以上认识,该集团优化顶层设计,聚力打造新型的学习、阅读、信息和健体空间,创造可移动、组合式的多功能学习空间。
如今,西湾小学成功引进AI科技、AI语音、虚拟教室等应用,搭建未来教育空间。学生在AI智慧屏前热身,智慧屏能够辅助监督、识别其动作达标情况。同时,学生佩戴电子手环,心跳、肺活量、有氧量等,会通过手环形成精确数据,实现教师精细化分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训练。
成员校固戍小学,在该集团引领下积极引入AI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环境,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课堂上,则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设计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推进AI赋能教学 把握未来教育的关键
技术赋能课堂转型和课程改革,已是时代必然,也是未来教育的关键所在。西湾小学(集团)积极引领各成员校,加快构建AI赋能教学模式,并推进共建共享。
西湾小学和悦生长项目集群,成为该集团AI赋能教学模式的典型和缩影。借助AI在科技、阅读、音乐、信息、绘画等领域的运用,该集团推出一系列项目式跨学科课程,例如“几何空间我会搭(AI+工具)”“中国的二十四节气(AI+音乐)”“中草药的研究(AI+科技)”“中华诗词的奥秘(AI+阅读)”“趣造再生纸(AI+影视)”等,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等能力。
成员校共乐小学,更是依托“共乐之城”平台、“懂你”和好分数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智慧纸笔系统,成功构建“基于动态最近发展区的345教学模式”。“3”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4”指老师备学、导学、助学、引学,“5”指学生预学、互学、拓学、固学、评学五个环节,成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并已在部分年级和语数英科学等科目进行应用。
建立智能评价系统
激活未来教育的动力
智能评价,既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动力。徐莹莹早在2017年创办海城小学时,就带领团队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了“师生生长历程评价系统”。每位学生从入学之初就种下一棵“树”,以生命生长、品行生长、学力生长、实践生长、创新生长5个指标为依托,记录学生在校及在家表现,并转化为“生长能量”,既可促进小树苗不断进阶式生长,也可用生长积分兑换各种有意思的校园生活奖券,实现评价可视化、任务型、激励式……如今,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科学、劳动和项目式课程等领域。
以此为基础,西湾小学(集团)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育即生长”为指引,依托学习科学理论,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升级构建生长教育可视化评价系统,将生长历程数据化、游戏化、可视化和档案化。
该系统还将大数据与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借助课程学习和日常行为等载体,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挖掘,初步为学生成长“画像”;评价模型与学校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突出校本特色的数据表征可视化,形成教育技术与教育生态、教育行为的深度融合,实现评价反哺空间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系统先后被《中国互联网白皮书》收录、立项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及列为广东省信息化融合创新推广项目和优秀典型案例。
宝安日报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高明 黄丹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