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潮头立 再造“新宝安”

2024-07-15 来源:宝安日报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陈董成)南海之滨,伶仃洋畔,宝安一直以“时代之为”书写“时代答卷”。

自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来,前海合作区从一片滩涂变成满纸繁华,创造了“前海模式”。十余年弹指一挥间,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发布,将前海总面积“扩区”至120.56平方公里,宝安82.75平方公里陆域被纳入合作区实施范围。步履铿锵再向前,2023年12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发布,对前海合作区建设作进一步部署,提出四大战略定位、三阶段发展目标、“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空间格构以及七大方面重点任务等,对宝安施予浓墨重彩。

毗邻前海、融入前海、成为前海,短短数年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踏浪而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正风雷激荡。


把握崭新宝安定位

全域服务新时代改革开放


前海石旁,目光跨越海湾,所及之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企业总部星罗棋布,城市干道车水马龙,发展活力澎湃涌动。

这里是宝安中心区。《前海方案》发布,此片区以及大铲湾片区、宝安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和海洋新城片区均被纳入“大前海”范围,宝安由此首次成为国家战略“主阵地”,承担起服务前海实现新一轮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使命。

新使命,不仅寄托着各方厚望,也升腾着宝安挺立新时代改革开放潮头的雄心。沿着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部署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的路径,宝安进一步提出,以“再造一个新宝安”的干劲踔厉奋进再出发,服务和落实好前海“扩区”战略,积极参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深化与香港全方位合作,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

服务前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格局就此打开,越开越大。

“扩区”后,前海的2/3在宝安,宝安的1/5是前海,两者联系更加密切。去年,前海实现GDP2464.1亿元、增长15%,其中宝安片区为1381.9亿元、增长17%;前海规上服务业营收4452亿元、增长33.2%,其中宝安片区为2529亿元、增长55.3%。

“进”字当头,从“扩区”后轨迹看趋势:宝安经济总量3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大关,工业实力、创新能力、城区竞争力稳居全国百强区前五,进入深圳都市圈核心区,连续两年获评深圳市招商优胜区,商事主体总量领衔全市各区,国高企业总数断层领先全国其他区县,2023年获评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年度城区,今年10个街道全部上榜全国“2024活力街道500强”,新安、西乡双双进入前十。

崛起之姿尽显,跨越之势已成。

去年底至今年初,《前海规划》、《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12号)、《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13号)相继发布,围绕金融业、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新型国际贸易、海洋产业、税收等领域作出重磅部署、发布重大利好,旨在充分用好宝安等新扩片区资源优势,推动货物、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

风浪起,此番际遇大有不同。

今年,宝安区委推动与前海“强化十大协同”,以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在前海“扩区”范围内,宝安协同前海高水平推进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空港会展城、海洋新城、世界级临空经济带等重点片区,以及空港会展、前海湾两大世界级商圈建设,以大片区大项目,推动大投资大建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扩区”以外的300多平方公里,宝安将此作为前海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重点谋划了九围国际总部区、燕罗湾区芯城、石岩智创城等,旨在打通前海内外的联动传导链条,全区全域面向前海战略服务,以落实《前海规划》书写开发开放新篇章。

不久前,结合深中通道通车契机,宝安携手前海,联合中山翠亨、东莞滨海湾,共同发布《关于开展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 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和首批党建共建合作项目,以党建共建为引领,深化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合作交流。

大通道,指向大未来。深中通道开通首周,日均车流量超过了10万车次,珠江口东西两岸流量涌入,“扎堆”消费、合作、旅游、拓商机,“必经之地”优势成就“最佳目的地”现状,宝安俨然是“湾区会客厅”。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特区中的特区”再出发,唯有坚持改革开放,才有更广阔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深港合作不断迭代升级,历经前期以产业为主导的“前店后厂”1.0阶段、“香港服务及研发、深圳科技及转化”的2.0阶段,到现在经济社会全方位协同合作的3.0阶段。共享深港合作红利、共建深港合作未来,势能叠加、乘势而上的宝安,也由此全面进入了“前海时代”。

铆劲冲刺,凭风而起。宝安识变应变求变,今年2月发布实施《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承接《前海规划》落地利好,为辖区雄厚产业生态和丰富应用场景“导入”前海机遇,计划到2026年引进1-2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形成4-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

揆诸现实,谋定快动。“扩区”以来,宝安面向前海发展,率先打响了“整备为先、整治为主、转型为要、更新为辅”的“整整转更”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组合拳,首创了“建立一套遴选机制,明确一个分类标准,设计一套评分算法,制定一套分配规则”的“四个一”产业遴选模式,近三年整备土地1121.7公顷,有力保障华润微电子、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等一批具有湾区引领意义的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实施了全省首个“整街统筹”项目、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项目。

“跨界”协同,开创未来。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前海合作区内唯一的先进制造业片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围绕“香港所需、宝安所能”,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创新孵化区、品质生活区和先进制造区,将打造“三生融合”的港人服务示范街区、“研发生产线”和“母工厂”,推动“香港科创+宝安制造”融合发展。

前海窗口,联通世界。去年,前海合作区内的两大“窗口”均迎来高光时刻。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万商云集、宾客盈门,触发无限商机,全年展览面积达580万平方米,会展业直接收入达8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约765亿元。宝安机场人潮涌动、客似云来,全年国内航线旅客数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大关,跃居全国第二,年度货邮吞吐量、航班量、货运通航点总数等关键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前海和宝安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热土。”宝安持续加强与香港双向交流,去年在香港举办经贸交流合作活动,与12家香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今年联手前海再访维港,又再吸引香港21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前海和宝安,意向投资总额约212亿元。今年上半年,德国Lilium(百合花)航空公司在宝安注册开设亚洲区域总部,西门子在宝安启用旗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硬软件于一体的研发创新机构,当前,宝安外资企业数量已突破9000家,外贸备案企业数量位居全市之首,一众龙头企业、优质企业齐齐看好宝安、押注宝安。

“工厂价格、3天发货、本土售后。”依托前海对外开放优势,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盘古集团扎根宝安,将业务拓展到了欧美,开设了20多家“Window OF China”线下实体展厅(店),提供极致便捷、价优服务,助力大批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市场。统计显示,今年1-5月,宝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553.5亿元、同比增长了21.96倍。

“1天找齐上下游,3天内做出产品。”宝安速度的背后,是科创和制造生态的超凡强大,以运动相机、电子雾化、激光设备、锂电池为代表的“宝安智造”走俏全球、享誉世界。

前海湾畔,上演深港首场“双城联飞”无人机表演,开通广东首条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启用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客运中心”,揭牌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全空域的产业“天空之城”迅速成形。

前海片区与“腹地”联动,2家世界500强企业、2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一马当先”,7229家国高企业、5万多家工业企业“万马奔腾”,公路、空港两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热闹非凡,花落宝安的深圳“17+2”战新产业集群生机勃勃,协同珠江口两岸的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迸发。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宝安产业脉搏,链动湾区,链接世界。

“这是宝安新一轮腾飞的时代机遇。”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言简意赅。《前海规划》政策优势持续释放、环珠江口一体化方案深入实施、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在本月举办的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宝安表示将从发展数字化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金融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发展商贸旅游产业等四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以变应变,未来已来。协同前海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宝安风鼓船帆、满舵前行,加速驶向全球城区竞合的主舞台。


全面激发活力

在变革中迸发前进力量


变革的进度条加速,前进的足音愈发铿锵。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个纲,依靠前海、服务前海,宝安变化之快,风驰云卷。

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更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2021年以来,宝安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4.1万座,超过建区以来历史总量。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不仅在于超常规投入,更在于一套高效机制作保障。实行快速审批机制、“一校一专班”模式,宝安在新校筹建之初就遴选筹建负责人,将教育及办学理念贯穿设计、建设、办学全过程,大大压缩了建设周期,实现了高效、优质建校办学。

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宝安组建联盟型、混合型等多模式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共11个,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幼教集团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名单,宝安职教集团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越来越多孩子在宝安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

因改革而增进幸福感,也体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宝安创新提出“医院做强、学科做优、社康做全、公卫做实”理念,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综合改革,17家社康机构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标准,区属三甲医院总数增至全市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高水平全覆盖。宝安联合腾讯,在全国率先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现已布局AED设备超过5100个,成为腾讯“科技向善”经典案例。

保障性住房,同样可以做到“政策好、地段好、配套好、品质好、服务好”。宝安坚持住房保障扩量与提质两手抓、新建+改建双轮驱动,打造了“建设一批高品质商品住房、建设筹集一大批公共住房、建设及改造一大批产业配套宿舍、改造提升一大批城中村住房”的“四个一批”住房保障新体系,全力打造“五好”型保障性住房,今年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816套,年内将累计筹建1.5万套保障性住房。

活力的充分激发,更直接体现在基层一线。

“楼下经常有机动车乱停放,天天拥堵。”去年以来,新安街道市民有了“诉苦”官方平台——“心安夜话”,每周三和周末,群众都可以在这里直面街道领导、科办、社区主要负责人,截至目前一千多场活动下来,已解决市民诉求超过五千个。

其他街道也各有特色,燕罗街道推出了“红芯十事”项目,福永街道新业态“四维解纷”工作法入选了“枫桥经验”陈列馆案例,固戍社区破解超大城中村社区治理难题做法获评“全国社区党建案例”。在2023年度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先进典型名单中,宝安独占“两席”,入选数量为全省各区之最。近日,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和创新案例揭晓,宝安2个案例入选其中,继续为全国贡献政法智慧化建设的宝安经验。

管理服务效能,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着急扩产,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跟街道挂点干部说了这事,几天后就带着我们去‘看房’,厂房各方面都很符合要求,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去年2月起,宝安创新实施“一平台、一机制、一网络”的“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向1万多家企业开展主动式、清单化、实用型企业服务。服务对象对服务最有发言权,禾望科技负责人赵先生向燕罗街道反映情况后,一周内就租到了厂房,迅速组织起试产。

一张前海湾天际线照片,一次摩天轮空中下午茶,一场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近几年,宝安以不同元素频频走红、出圈。“毛孩子”在宠物公园任性撒欢,山海连城绿美宝安“蓝得清澈、绿得清凉”。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到全球首创的湾区概念帆船赛事,再到未来的全国最大书城、全球纬度最低冰雪文旅城,文体旅商融合发展,青春活力时尚气质尽显,品鉴湾区故事,宝安“city”不“city”?

置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鲜活的宝安实践早已融入到了国家战略推进的大潮中。

珠江潮涌,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千万溪流汇聚,自有波澜壮阔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