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出击 答好涉水面源污染治理新课题

2024-07-09 来源:宝安日报

整治队员掀开井盖检查排水管网。

整治队员张贴文明经营、规范排水承诺贴。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王闵 谢海波 文/图)临近傍晚,位于西乡街道盐田社区的网红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对面的盐田农批市场也是川流不息、忙碌不停。7月5日下午5点,宝安区水务局联合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区十个街道范围内统一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队员主动靠前服务,开展普法宣讲、说理执法。宝安新一轮涉水面源污染攻坚整治行动的序幕也由此拉开,旨在进一步优化涉水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行政监管服务 探索协同联动管理模式

近年来,宝安区不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推进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今年来,随着各类网红夜市、地摊摆卖点、宵夜一条街等夜间经济模式的活跃,城市面源污染出现新的治理难题,对涉水面源监管也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在当天的行动中,整治队员兵分多路走街入户,查后厨、掀井盖、对管网,边排查整治边做普法宣传。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牛湾路一家门店将清洗海鲜的污水直接排到雨水管;金海路一家餐饮店后厨门口,排水管内有残余油污,地面污水流入了雨水管道,对周边水环境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水务、城管、街道、社区、宝排、环卫企业共出动525人次,检查各类餐饮门店、移动摊贩506家次,现场整治六乱一超、车辆乱停放、占道经营、乱排污水等违规行为577宗,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单85份,立案处罚3宗。

工作人员介绍,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室外、露天、公共场所的经营活动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类餐饮门店超出门店清洗、冲洗、室外乱泼乱倒污水以及当前城中村、夜市的各类室外摆卖、移动摊贩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排水行为。同时为了保持市容环境整洁卫生,冲洗清扫保洁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河流水质。

据了解,当前城中村、餐饮一条街、网红夜市等重点面源污染区域,乱泼乱倒行为并不少见,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较为突出。

面对新业态新问题,如何创新监管执法服务,优化涉水企业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区水务部门一是发挥集智促合力,主动对接联合生态、城管部门,联动属地街道,延伸网格、社区管理触角,发挥宝排、环卫企业担当,形成整治合力。二是立足行业勤思考,针对环卫冲洗保洁问题,水务人反复研讨、实地调研,形成了人工分流、半自动限流、全自动截流3种工程措施,集中抽排、随冲随抽2种抽排模式推广实施。三是主动上门送服务,适应夜间经济模式,水务人昼夜不停歇,联动街道、社区开展夜间摊贩普法宣传行动99次,检查排水户4530户,其中移动摊贩3248家,派发宣传资料6488份,张贴文明经营、规范排水承诺贴3030份。水务执法监管更加精细,更有温度。

多方合力精准施策

打好面源污染整治“组合拳”

面源污染整治涉及城市管理、市容环境、排水管理,管理对象量多、分散,具有准入门槛低、执法取证难、违法成本低、易反复回潮等特点,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日常巡查部门、综合执法部门等多部门形成合力,重点针对室外清洗、乱泼乱倒、露天洗车、移动摊贩等易直接造成面源污染的现象开展常态化整治。

今年来,在区水务乱排污水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框架下,10个街道共整治各类面源污染、乱排污水问题34357宗,客观反映出当前形势下面源污染整治问题线索多、整治对象多、整治任务重的现状。同时各街道也因地制宜、各显神通,西乡街道印发专项方案,领导带队部门联合开展“组合拳”式整治攻坚战;航城街道组织“1+N”夜查行动,每月至少开展2次涉水面源夜查行动;福海街道水务、生态、街道城管等6部门轮流带队联合检查;沙井街道每周制作“涉水面源周报”,定期对社区进行“线上+线下”的指导培训。

据悉,为全力推进涉水面源污染整治攻坚行动,接下来区水务部门将继续联合生态、城管部门,密切联动街道综合执法、城管、网格、社区、宝排、环卫等部门,发挥“巡查+整治,行业+属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乱排污水整治工作模式,持续开展城中村重点面源整治、移动摊贩上门普法宣讲等行动,切实增强排水户文明经营、规范排水意识。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宝安辖区环卫冲洗作业,区水务部门发挥排水行业指导作用,区城管部门发挥环卫行业管理作用,齐抓共管携手对全区173处环卫冲洗整治点位,对照一点一图一策,按照“3+2”整治模式,督促指导环卫企业落实冲洗废水雨污分流措施。

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任重道远,宝安区将通过部门联动、机制拉动,打好分类施策、督促整改、宣传引导一套“组合拳”,探索水环境精细化治理新路径,守护宝安水清岸绿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