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浦东看宝安赋能生产性服务业“新新”向荣

2024-04-01 来源:宝安日报

研修班学员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相关部门负责人调研座谈。

学员在张江高科895孵化器现场教学点参观调研。

由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开展的2024年宝安区新进紧缺人才政治能力提升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题研修班3月24日开班。3月24日至30日,30位学员奔赴上海浦东新区党校,瞄准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探寻“浦东经验”,赋能宝安发展。据悉,这也是宝安区委党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最大政治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硬道理开展的系列培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的学员不少是近几年宝安区新引进的高学历紧缺人才,还有来自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单位业务骨干,大家在现场研讨中学习,在互动交流中思考,学习热情非常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张淑鑫/文 张俊绿/图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日前,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宝安区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围绕制造链部署服务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为重点,以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其他生产性服务等5大领域为支撑,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建成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蓬勃发展,浦东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持续放大,高端产业引领优势加快形成,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此次浦东之行不仅是一次红色淬炼之旅,学员们来到一大会址、陆家嘴党群服务中心,感悟初心使命,近距离了解高质量楼宇党建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探讨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学思践悟之旅。大家走进张江科学城、特斯拉研发中心、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浦东城运中心等开展了多场深度现场教学,并围绕高能级科创生态、金融服务生态圈的打造,人工智能、贸易服务及会展业创新发展等热点问题交流经验、碰撞观点。我们聚焦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部分重要领域,尝试探讨此次研讨班浦东之行带来了哪些思考,对宝安有哪些借鉴意义。

1

聚焦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如何激活“丛林式”科创生态

3月25日上午,浦东新区党校副教授许建标在简要阐述了浦东新区创新孵化载体的主要情况及浦东高质量孵化器培育计划之后,便与学员们直奔张江高科895孵化器现场教学点。

作为全天候科创社区,张江高科895孵化器专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已累计孵化企业约1500家。其“先孵后投,孵投联动”的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甚至一个工位都可能孕育出一家具有潜力的企业。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和问答交流,深刻感受到营造科创生态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风险,提高了成功率。”来自宝安区委党校的学员宋帅邦认为,张江高科895孵化器具有完善的孵化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从创意到市场的全方位支持,而且园区内建立了人才公寓、餐饮、娱乐基础设施,是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而宝安区的孵化器可借鉴张江高科895孵化器模式,构建更为精准、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孵化平台,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孵化园区,为中小企业提供强力支撑。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实地学习考察张江集团营造科创生态的相关理念和举措等,通过第一现场沉浸式“看和听”、面对面“交流和研讨”,深度理解张江科学城以“营造高能级科创生态”为核心主线打造自主创新发展标杆的实践逻辑。

“张江集团和张江高科895孵化器的先进经验让我获得很多启发。”来自区科技创新局的学员李志超用“三全”概括了张江营造科创生态的亮点举措。一是全过程创新。依托张江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打造75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二是全要素集聚。通过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科创社区,涵盖政策、人才、创新、金融等服务内容,开展“投孵联动”,形成“产业+基地+基金”的综合体系,更好地帮助企业健康良性成长。三是全链条加速。从发现、孵化本土优质科创企业“种子”开始,推动“孵化+投资”深度融合。依托丰富的创新源头、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深度激活张江“丛林式”科创生态,让更多“幼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李志超认为,宝安是制造大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在这方面张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她说,“我们要强化数据要素、设计研发、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帮助企业由制造到‘智造’。同时,鼓励金融、人力资源、咨询、商务服务、会展服务等提档加速,积聚各类创新要素,形成良好的配套环境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强孵化器等创投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推进孵化创新,培育自主原创企业,学习张江大企业积极开放、中小微企业踊跃参与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

2

聚焦生产性金融服务发展

如何携手前海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色之路

如何充分利用前海金融创新政策,大力发展宝安生产性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也是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重点板块。此次培训特意安排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现场教学点,让学员们深入了解浦东的金融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深切感受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和人才集聚的生态圈的浓厚氛围。

“宝安金融业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但我们也面临着一定的差距,这次培训提供了学习、取经的一次宝贵机会。”来自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的学员吴仕铮表示,“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重大金融基础设施对一个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宝安应向上海浦东学习,与前海联手,共同争取国际级、国家级的重大金融基础设施落地,争取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级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落地。同时,宝安可以携手前海,共同谋划,拿出更好的政策支持、更优质的办公空间,来推动更多重点金融基础设施落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楼事会。在陆家嘴金融城,高水平的楼宇党建助力了金融城的高质量发展。白领足不出楼就能办证办事,还能参加多种公益文艺培训和志愿活动。在调研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后,吴仕铮说:“我们要重视推动金融创新和人才培育,并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和商旅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金融人才在事业与生活上便利、高效、舒适、宜业宜居的环境,形成金融产业和金融人才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的金融业无用武之地,没有金融业支撑的产业难以繁荣发展。来自区集体资产事务中心的学员纵华认为,可以分行业分产业分领域,精细梳理全区产业发展金融服务需求痛点,建立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同时,把握前海“扩区”机遇,积极匹配宝安区产业发展金融服务需求痛点,探索金融赋能宝安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3

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及创新应用

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23年,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此次培训组织学员们参访了张江人工智能岛,百度飞浆、微软等大企业创新中心,特别是结合如何推动宝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探寻“浦东方案”对宝安的借鉴意义。

据了解,张江人工智能岛是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园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已成为上海企业密度最高、行业类型最丰富、人才资源最集中的AI产业新地标,并被誉为实现“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五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最佳实践区,是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应用示范区。

来自区发展研究中心的学员吴方表示,浦东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商汤智算中心等平台,构建了算力、算法和数据多位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特别是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心,规划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生态圈。此外,国家级展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落地浦东新区,也进一步提升了浦东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吴方认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有基础、有实力建设成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宝安可以在多个方面借鉴浦东经验。包括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与腾讯合作进度,加快宝安区人工智能中台项目建设。借鉴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模式,探索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鼓励区内企业开发、推广和应用通用大模型,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大发展。同时,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高水平打造大铲湾、尖岗山、稻兴等重点软件集聚区,推动雪花科创城VR/AR产业园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小镇。

“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让人印象深刻。”吴方说,宝安可以依托龙头企业打造重大场景。如实体化运作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和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支持腾讯牵头在机场、宝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宝安科技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场所打造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提供测试、验证机会。此外,可以积极争取办好人工智能大型赛事、峰会,持续提升宝安影响力。

来自新安街道经济服务和统计办的学员黎子豪表示,张江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仅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果,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这种跨界融合的思路,对宝安来说也很有启发。

4

聚焦贸易服务及会展业发展

如何推动贸易服务数字化转型 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

聚焦贸易服务、跨境电商、会展服务等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新领域,此次培训特意设置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现场教学活动,为宝安区在贸易服务及会展业发展方面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

走进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的产城融合画卷徐徐铺开,可以感受到这片高水平开放试验田里的“作物”正丰沃生长。据了解,几年来,临港新片区基本已建立“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03个,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

在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方面,临港新片区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跨境通”,首创跨境船舶租赁、境外新造船跨境融资租赁新模式,船舶、飞机租赁资产规模超1300亿元,在国内率先开展集成电路产业设备SPV,通过金融创新帮助集成电路企业扩大设备引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同时,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如推动菜鸟跨境电商项目、梦饷科技国际网红跨境直播基地落地等。

同时,临港新片区正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包括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管理系统、建设重点场景平台、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搭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体系等,打造更加开放的跨境数据流通高地。“临港新片区‘一带一路’跨境通关服务平台”“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数字信任跨境服务平台”“全球数据统一编码开放平台”等场景平台正为新片区的航运物流、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等多个行业赋能。

“临港新片区与宝安同样作为立足于先进制造业的城区,二者何其相似!”来自区投资推广署的学员张嘉成说,“作为制造业大区,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贸易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加强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国际贸易渠道。”

来自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的学员王妲认为,临港片区在政策创新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宝安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贸易服务快速发展。同时,宝安区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六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优势,可以探索发展具有特色的贸易服务,如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国际物流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如何放大进博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在参观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后,王妲表示,交易中心是一个全年无休、持续运行的展示交易平台,宝安可以借鉴这一发展模式,丰富会展业的内涵和外延,使会展活动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展览,而是能够持续吸引观众和参展商,推动商品展示和交易的常态化进行。同时,要推动宝安会展业与酒店、餐饮、旅游、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会展业的综合效益。

“宝安要积极营造大会展新生态,出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会展示范性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直播电商特色产业园区等促进大会展新产业体系化发展。”张嘉成说。

5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平台建设

如何打造高能级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闵行如何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引擎作用,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学员们来到虹桥商务区(闵行部分)实地观摩和交流。

据了解,闵行充分发挥位于“一核”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实施总部增能行动,着力构筑面向全球的高能级总部集聚地,虹桥“大商务”功能不断强化。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和培育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

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学员们围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新质生力建设”专题展开了现场交流和研讨。

“虹桥前湾片区作为大体量成片开发的区域,在片区规划上有哪些创新?在规划实施管理上有哪些难点?”来自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的学员曾玛丽一连提出几个问题。据介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持续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成为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标杆性区域。特别是聚焦前湾1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区域,形成了国际化一体化开发建设方案。

曾玛丽表示,虹桥前湾片区利用苏州河天然禀赋打造产城融合格局,宝安几大重点片区规划谋划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宝安是制造业大区,如何让城市规划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前瞻引领和规划统筹,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在深化产城融合上下功夫,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空间。

6

聚焦人才与新质生产力

如何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观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技能人才,如何做到能力本位?在人才评价上真正做到破“五唯”?在“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辅导课上,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徐根兴特意安排了课前讨论,上来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整堂课在对话和交流中进行,现场互动感十足。

谈到如何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领时,徐根兴强调,只有未来产业的各个层面都培育了精英,才能保证未来产业的茁壮成长,因此,培育者需要有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观。

这引起了不少学员的共鸣和热议。学员陈晓燕提出,不同人才可以实行差别化评价,应克服唯学历、唯论文等倾向,职称评价也不应该只是单一维度,而要为人才创造更多可能性。学员纵华则发言说,应该产业优先,把人才放进产业链中去,让市场去衡量人才价值标准。

面对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少,人才缺乏的问题怎么办?徐根兴以江苏宿迁市宿城区的做法为例说,对顶尖人才,主要靠“借”;对高层人才,主要靠“引”;对技能人才,主要靠“育”。

来自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学员游嘉琪表示,“高层次人才靠引,高技能人才靠育”的理念颇具启发性,高技能人才的本土培育是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解之题。宝安可以借鉴上海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的理念,构建错落有致、互补协同的人才生态,政府应侧重从政策、信息、资源、保障等体系构建上提供适宜各类人才发展的土壤,以宝安沃土育宝安英才。

“这次调研培训让我体会到人才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人才工作有了一些新思考。”游嘉琪认为,围绕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我们不仅要造高峰,更应拓高原。宝安近年来着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为打造人才高地吸引了不少带头人。而如何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聚集效应,通过“链主”引领打通人才链上下游,也许是宝安打造人才高地的下一步发力点。

据悉,此次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将持续至今年10月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不仅带来了满满的思考和收获,也为后续培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一次参加党校的系统培训,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让人印象深刻。”陈晓燕表示,这次培训围绕助力宝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既向上海高水平开放领域借智借力,也打造了各相关行业领域人才的交流平台,非常有收获。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张淑鑫/文 张俊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