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图:文献之窗透视宝安历史变迁

2024-03-29 来源:宝安日报

宝图工作人员翻开《昔·乡1940—2000年 深圳西乡照片集》,里面收录了不少西乡老照片。

宝安区图书馆外观。

位于宝图四楼的“万象书房”阅览室。

未来图书馆效果图。(AI绘画)

未来图书馆效果图。(AI绘画)

在宝安区图书馆(简称:宝图)四楼一间阅览室,“图说宝安”4个字格外醒目,墙上悬挂的10张地图组成一个小小地图展,下方的展柜中存放着摄影集、地图集等文献——这里是宝图的“万象书房”,呈现的是宝安发展变迁的画卷。

在地图中看到宝安的发展变迁

2022年9月,宝图设立“万象书房”,截至2024年2月,“万象书房”馆藏文献共284种,291册。

“万象书房”的墙上展示出多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包括收录在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的《新安县志县境图》、收录在1819年嘉庆版《新安县志》的《新安县志重印本·县境图》、《新安县水陆塘汛图》《1866年新安县全图》及《2021年宝安区行政区划图》等,记录了自公元331年宝安作为县建制以来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让参观者通过图片了解宝安的变迁。

观察不同时期的宝安地图,记者发现不少有趣的“看点”。例如,收录在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的《新安县志·县境图》、《广州府新安县水陆塘汛舆图》,只能算是“方位示意图”。宝图工作人员介绍,受限于当时的地图测绘技术水平,这幅县境之图只标出不同地点的名称以及这些地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缺少精准的距离。

而一旁的《1866年新安县全图》,“画风”则完全不同。地图上标有等高线及比例尺,在绘制风格上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地图。据介绍,这张《1866年新安县全图》主创者是一位叫做和神甫(Fr·S·Volonteri)的意大利传教士。此图曾在欧洲多个展览中获奖。这幅地图目前已知只有3份存世,其一收藏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其二收藏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第三份则收藏于深圳市档案馆。宝图展出的这幅《1866年新安县全图》,是获深圳市档案馆授权展出。

老照片留住宝安旧时光

翻开《昔·乡1940—2000年深圳西乡照片集》,宝图工作人员将图集的来历娓娓道来。“当时我们联系西乡街道时,他们手上只有一本。后来我们在二手书店里找到这本书,收集到一些珍贵的西乡老照片。”像这样的历史图片,“万象书房”里收藏了不少,按照年份整理、集中展出,供读者查阅。

此番展示的图片,除《1866年新安县全图》以外,都是从不同书籍里面搜集而来的,并选取特别的时间点的宝安行政区划地图进行展示。有1978年深圳建市以前的《1924年宝安县地图》《1953-1978年宝安县城图》;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后的《1986年宝安县行政区划图》,此时宝安划为关外;有上世纪90年代宝安撤县建区,龙岗区分出去时的《90年代宝安区地图》;有《2008年宝安区、光明新区地图》,此时光明新区已从宝安区分出,2011年底分设龙华新区;最后一张图是《2021年宝安区行政规划图》,此时宝安区已由原先的6个街道变为10个街道。

“从这些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宝安的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希望帮助读者了解宝安。”宝图工作人员说道。

图书馆里的“挖宝人”

据介绍,除了整理图书的工作人员外,宝图还有一群“挖宝人”,一直默默挖掘着历史文献里的珍贵信息。

这些“幕后工作者”是宝图负责收集开发地方文献相关工作的小组。挖掘地方文献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一直会有新的资料产生。如果发现新的关注点,他们会想办法更新文献,从各种渠道收集、交换、采购。

2023年8月,宝图举办“风华三十年——宝安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展”,宝图特地制作一张放大版《1866年新安县全图》,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地图前认地名。因为参与绘制地图的中国助手是广东南海人,将粤语翻译成普通话时有笔误。“但是观众大概能猜到是什么地名,比如把‘固戍’写成了‘姑苏’,把‘应人石’写成‘引人石’。”宝图馆员介绍。

宝安日报记者 庄典 通讯员 郑裕鸿 麦敏华 文/图

AI对话

问:未来图书馆长什么样?

答: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会呈现出多种形态,这些形态将受到技术进步、用户需求、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势和特点:

1.数字化和虚拟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向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在任何地方访问图书馆的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可能被应用于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2.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会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如智能机器人、自助借还书机、智能推荐系统等。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3.多功能和社交化: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不再仅仅是收藏和借阅书籍的地方,而是转变为集“藏、借、阅、研、休”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4.个性化和定制化: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会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推荐合适的书籍和资源;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阅读和学习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图书馆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因此,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图书馆的具体形态,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图书馆将更加注重读者的需求和体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