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 春菜鲜“菜篮子”里春味浓

2024-03-20 来源:

时令蔬菜抢鲜上市,市民餐桌增添“春天味道”。

春笋咸肉CP,形成了风味独特的腌笃鲜。

宝安“菜篮子”品类多价格稳。

“蒌蒿满地芦芽短”里的芦蒿。

蔬菜界“爱马仕”香椿。

被誉为“野菜之王”的蕨菜。

春天吃艾草,百岁不显老。

“岁时春已半,人间正芬芳”,桃红柳绿,燕语莺啼。在和煦的春风中,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分。

春分时节至,万物复苏时。此时春江暖,烟柳绿,桃花红,梨花白,春菜鲜。

“春菜嫩如丝,新绿满园香。”春菜,便是这春天里最为鲜嫩的佳肴,以清香和口感诠释着春天的韵味。自古以来,中国人深谙此道,从南到北,每逢春分,便有吃春菜的习俗。

宝安人的“菜篮子”里都有哪些春菜?

香椿,被誉为春菜界的顶流,3月的它占据了菜市场的“C”位。食椿时节,人们最喜欢的做法就是将椿芽焯水,或切碎煎鸡蛋,或凉拌,夹一筷子,“椿”意盎然。虽然价格不菲,但如果错过,就要再等一年了。

荠菜被北方人偏爱。挖荠菜,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早春的口舌之欲,也是“猫”了一冬的北方人拥抱春天的独特方式。荠菜饺子、凉拌荠菜,微苦中带着春日的鲜,令人回味。陆游在《食荠》中写道,“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大抵如此。

雷笋,也是春季老饕所爱。江浙人最爱的腌笃鲜,选春季才有的雷笋,配上火腿或咸肉煮至汤色浓白,无需复杂的调味,便能成就一口鲜掉眉毛的春季限定美食。

广东客家人春天最爱做艾粿。春分时节,菜园和田地里满是艾草。采下最嫩的艾叶榨汁,加上糯米粉或糯米浆和成团,包上或甜或咸的馅料,制成色泽翠绿的艾粿。

野苋菜在岭南就叫“春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采回的野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古人常以春菜比喻新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吃春菜,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里,让我们一起品尝春菜的鲜美,感受春天的气息,共同迎接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明天。

宝安日报记者 李蓓/文 梁群 杨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