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演讲《文脉传薪 勇担使命》。
宝安历史悠久,文脉绵长。3月11日,“文脉传薪 走读深圳”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系列活动在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旺学校启动。作为宝安区2024年“我实践 我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活动季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由宝安区文明办、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与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旺学校馆校合作开展,是宝安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共建共享,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项创新举措。
引导参与文明实践 传承本土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是全区首次馆校深度合作,将在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校内与校外、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使传统非遗碑拓艺术在与现代生活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活动以持续性、系统性的活动课程带领青少年探寻宝安区不同时期的碑刻拓片,在现场体验拓片的技艺,并借由碑刻拓片的题材、所刊诗文与画作等,拓展到历史、地理、语文、美术等学科,让青少年读其文、思其德、明其义、品其美,在文明实践中感受宝安厚重的历史文化。
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脉传薪 走读深圳”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系列活动旨在以宝安本地鲜活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载体,鼓励实行“展-研-教-学-创”教学模式,提升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公益效能,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这也是博物馆贯彻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赓续文化传承的具体举措。
“研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海旺学校党总支书记刘智强介绍说,“学校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以‘少先队争章活动’为抓手,在文明实践中促进更多学生更好地了解宝安本土优秀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走读深圳,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了解宝安、热爱宝安、建设宝安的意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研学活动课程化
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本次研学活动的一个亮点是课程化设计。研学活动课程化是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紧密结合。主办方结合宝安区的历史文化和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根据课程方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层次,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的校本化构建,通过设计项目化学习目标,重组学习板块,融合学习内容,形成全学科、多类型的系列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实施,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多元教育价值追求。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中的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宝安文化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和提高实践劳动能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海旺学校校长李海榕表示,这样的课程化设计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新时代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全面体验了从策展到布展的全过程,展出后还可以充当讲解员,引导同学观展,让我不仅了解了宝安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创新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参加了预热活动策展课程的小学生肖清雅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有趣,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