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锟:我们的创业生活就像一部悬疑剧

2023-12-06 来源:晶报1206

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只要在不断地迭代,有一天会突然进化到你之前仰望的高度。只要你相信明年的你比今年更牛,你有这个信念,这就是乐观的。

2023年10月,王永锟受邀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发言。

2022年11月王永锟在“深圳全球人才论坛”发表演讲。

文/晶报记者 张羽淳 插图/勾特

11月15日下午,我开着车在一排厂房似的大楼外徘徊,内心有一些胆怯,怎么看也不像目的地的模样。当车子驶入一个园区的入口,被保安拦下。“你要去哪里?”“华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二期”,我照着导航念道。“你要往前开左拐就看到了!”终于胜利在望!来深圳十年,不曾想过有一天竟会走进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园。买机器人吗?也许那是以后的事,还是先去会一会机器人的“主人”吧!“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王永锟。

采访过太多创始人兼CEO,基本都在我年龄之上,四十几岁已算是年轻有为。看了王永锟的简历,让人无法淡定。32岁的他已拥有16项发明专利,曾先后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等榜单。太多头衔无需再一一列出。“90后”,曾被质疑能否撑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代,在王永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当我走进王永锟的办公室,被伫立在一旁的钢铁侠吸引。我一直觉得喜欢钢铁侠的人内心住着一个英雄梦。这是一个小男孩的赤子之心,也是男子汉的责任之心。我突然没那么紧张了,眼前的王永锟仿佛离我近了些,因为他是一个喜欢钢铁侠的男人。

王永锟是黑龙江人,东北人的特质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高大帅气,很健谈。最重要的是,真诚热情,不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虽然关于他的报道已有很多,他的创业经历也不再是秘密。但我依旧想重新听他的故事,他亲自与我讲述的传奇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话题从他为什么喜欢机器人开始。王永锟告诉我,就是当他看到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们在东京夺冠,他们身披国旗站在世界的领奖舞台上,那一刻,王永锟觉得太酷了!于是一个在老师眼中应该做一名医生或律师的男孩竟报考了哈工大所有跟机器人相关的专业。然而最终,他被自动化专业录取。“这是做什么的?”我好奇地问。王永锟说:“我读的是航天学院,本专业是做火箭、卫星、导弹的飞行控制。”真出人意料!但是机器人梦并没有因此而消退,为了能够参赛,他在大三结束的时候终于进了学校的机器人队并在大四参加了机器人比赛,最好的成绩是国内赛的亚军。身披国旗这一幕没能上演,遗憾总是有的,但王永锟接受了这个结果。

我问,“大学生毕业后都想找个好工作,你怎么就想到要创业呢?”王永锟说:“我从没想过会创业,原本是打算研究生毕业后出国读博士深造。”而王永锟也的确在为出国做着准备。读研期间,他还去了几家外企实习。工资高又轻松,同事们到点儿就准时下班,每天晚上他成了公司走得最晚的人。“外企的工作节奏不太适合我,年轻时还是希望能接受更多挑战和锤炼,对我的个人成长更有帮助。”研二那一年,王永锟拿到了国外大学的博士offer。在等待出国期间,也就是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举办了创业比赛,王永锟之前所在的机器人队队长跟别人组了团队参赛,找到王永锟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后来还真获了奖。学校鼓励他们创业,还在学校的科技园里给他们划出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团队的办公基地。王永锟也收到了邀请,跟着团队创业,做机器人。一开始他是拒绝的,“我不想创业,我是要出国的!”但是被同学“三顾茅庐”了几次后,王永锟还是蠢蠢欲动了。“当时团队做的是服务机器人。”看出我不解的样子,王永锟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你可以理解成一个PAD插在扫地机器人上。”瞬间画面感就出来了。最终让王永锟决定加入创业团队的原因是,无论是当下还是读完博士,他的目标都是要做机器人。“与其读5年再去做,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2015年7月,王永锟硕士毕业后正式加入了团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担任CTO技术负责人。公司起名“斯坦德”,是英文单词“standard”的音译,标准的意思。好在那时候学校为他们担保,让他们得以借“创业贷”,每人贷10万块钱就成了团队的启动资金。“那时候想象的都是硅谷的传奇创业故事。”王永锟说。

在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硅谷,那就是深圳。深圳的硅谷之称并非空穴来风,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创业圈有个说法,硬件创业来深圳,软件创业去北京,电商创业去杭州。”2016年大年初五,一行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飞到了深圳,在供应商的楼上租了一个200平米的办公室。“来的时候兜里只有10万块钱,办公室房子一个月不到1万元,租了一间4居室,一个月8000块。”就这样,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了。

“那时候在深圳已经有客户了吗?”我问。

“还没有。”王永锟答。

“产品研发需要过程,还要寻找客户,就没想过无法承担租金压力吗?”我继续问。

“我们当时就想着先过来,如果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王永锟说:“创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离客户近,一种是离供应商近。离客户近销售成本低,离供应商近研发成本低。深圳的特点是,这里既有客户,又有供应商,这是深圳最大的优势。”

事实证明,团队的决定是正确的。在深圳,他们迎来了新的转机。公司团队参加了当年第五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下文简称宝创赛),拿到多个奖项,还获得110万元的比赛奖金,斯坦德机器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正因为在宝创赛上初露锋芒,他们获得了参加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的机会,免费获得了40平米的展位。展会期间,他们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室内移动无人驾驶平台和机器人调度系统,灵活敏捷穿梭在展厅的移动底盘,吸引了华为,并成为了他们的种子客户。

“你们最初的研发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问。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我看到有一项大概意思是应用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我想这一定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我们并非凭空想象。”王永锟说。

为了达到华为的测试标准,王永锟和他的团队在3年时间内不停地进行产品迭代,其间也拿到过两轮投资,可是到了2018年,公司还是支撑不下去了。“账上剩下300万,只够3个月的工资,团队从80人缩减到30人,当时的CEO没有信心了,决定放弃。”当时有多家团队在竞争成为华为的供应商,都是学生创业团队。在最后“3000小时无故障运行”PK的时候,有一个信念支撑着王永锟:“相信我们技术是最好的,我们一定能做出最好的产品,突破技术关。最后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我们终于胜出了。”

创业就是如此残酷,当初所有参与竞争的学生团队最后只剩下斯坦德。2018年,斯坦德公司收到了华为的订单,王永锟也彻底放弃了CTO的职业道路,成为了CEO。他开始做销售工作,开始负责公司运营、开始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事,他成了斯坦德的大家长。4个月的时间,王永锟见了140多家投资机构。同样的PPT,2个小时的版本,他最多一天讲5遍。凭借先进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也获得了比赛奖金、创业补贴、场租优惠等“及时雨”。“失败的原因和理由有很多,但成功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坚持。”王永锟说。

2019年,公司开始实现规模化增长。扩大销售,解决生产问题。“以前我们只需要研发,不需要销售,当我们把产品做出来以后就要销售团队。”于是王永锟便开始向销售领域进军。

2019年对王永锟而言,是转危为安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做到了5000万的业绩,整体业务增长超10倍。这一年不仅开拓了新客户,还做了海外业务。出海日本和美国市场,并成功拿下了松下电子、日本东芝等客户。当王永锟站在工厂里,看着上百台机器人纵横交错、自动运行的时候,他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未来。故事听到这里,我替他开心。“你成功了。”我说。

“只能说还活着,不能说成功,成功离我还很远。”王永锟回答。

我仿佛猜到了下面的情节,那是所有人不堪回首的一年。2020年因为突发疫情,斯坦德出海之路不得不放缓节奏,国内3C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上游芯片行业的影响,出现下滑,原有客户的复购率不及预期。非常沮丧的一年,公司的两大核心业务都受到了影响。但是王永锟没有坐以待毙,他开始和团队思考,下一个出路在哪里?“我们当时在琢磨3C行业成功的方案是否有可能复制到其他行业?试探了很多行业以后,我们决定做芯片。”王永锟说。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又是正确的,业务量开始慢慢增长。到了2021年,公司又开始做汽车零部件,做新能源汽车。“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特别火,小米、华为都在造车。我们找到小鹏、理想、蔚来三家,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首先拿到了蔚来汽车的订单。”

“是关于什么项目?”我好奇地问。

“就是让移动机器人去搬运车的零部件。”王永锟言简意赅地回答。

2020年底,王永锟发现市场上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很旺盛。机器人投资也开始火热。“因为疫情让人没办法办公,而机器人不受疫情影响。”

我不禁感慨,“你们总是可以迅速找到市场定位,然后研发产品”。

“那是因为我们研发能力很强,同时对市场需求有比较高的敏锐度。”王永锟接着说,“从创业到现在,我的思路就是跟着国家政策走,这叫天时。天时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最核心的就是国家的立场和需求。”他也曾感慨为什么那些闪闪发光的人能在短短时间做出伟大的成就,王永锟总结的体会是:“他们牢牢地把自己和一个集体的命运绑定了。”他向我解释,一个人要和公司命运绑定,一个公司的命运要和一个行业的命运绑定,最后一个行业的命运要跟国家的命运绑定,本质上就是一定要发挥集体力量。“个人英雄主义?不存在的。”王永锟肯定地说。在疫情最困难期间,合伙人团队把自己房子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了2000万让公司度过危机,幸运的是,他们终于完成了融资。“你知道疫情期间完成融资有多难吗?幸运的是还有人愿意投我们,远程完成的融资。”王永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演员,每集都会出现新危机,等到下一集再去解决。“我们的创业生活就像一部悬疑剧。”

2021年,国内的机器人市场投资很火热,那一年,斯坦德的业务量很多,王永锟乐观地以为,好日子终于来了!于是公司规模开始扩张,在昆山租了近万平的工厂,建设了公司的量产产线。可是2022年因为疫情影响,工厂有两个多月接近停摆,他也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2个多亿的订单交付受到了巨大阻力,货压在工厂,没有交付给客户就没有回款,短期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怎么办?关键时刻政府、供应商和朋友们帮助对接各大银行,通过金融手段缓解了燃眉之急,才让公司勉强正常运转。“去年,我在马路边爆哭很多次,大家只能看到你的估值有多高,身价有多高,那都是纸,只有债是真的。”我汗颜地听着这一切,真实世界远比电影残酷得多。如果你行走在寂静的夜晚,看到一个人悲伤地哭泣,请递给他一张纸巾,因为你无法想象他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绝望。

2022年底,依靠扎实的业务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经验,拿到了小米汽车工厂的订单,随后获得了小米投资团队的认可,拿到了小米投资领投的C轮融资,开启了新的征程。从风口在前到经营受阻,从CTO到CEO,王永锟一路不断“打怪”。如今的斯坦德机器人陆续推出了Oasis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Gulf自动搬运叉车等广泛应用于工业柔性物流搬运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并将自主研发的激光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柔性物流解决方案应用到了3C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光伏、锂电等高新技术行业。

尾声

“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只要在不断地迭代,有一天会突然进化到你之前仰望的高度。只要你相信明年的你比今年更牛,你有这个信念,这就是乐观的。”王永锟笑着说。

我看着王永锟,又回头看看角落里的钢铁侠。“说点题外话,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王永锟认真地思考了片刻。我难过地想,也许他每天忙得没有私人生活吧。

但是他的回答又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电影、喜欢一个人下班以后走着回家,给家人朋友打电话,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中的我还挺幼稚的。”说到这些,王永锟的眼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20年后,我还要组建乐队,做鼓手!55岁以后我要回老家种地。”

“啥?”我不可置信。

“因为我小的时候特别爱吃西瓜,我的梦想就是以后种一片瓜田,种出我记忆中最好吃的西瓜。”我不知道30年后的王永锟能否真的放弃所有成为一名瓜农,但他说:“人生先是坚持到后面要学会放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是每个年代都有端着枪不断冲锋的人,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

我想,王永锟怀念儿时的西瓜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像吃西瓜一样去品味人生,这样人生才有滋味,这样的经历才是“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