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聚力培养高技能“双师”。
11月27日上午,宝安职校举行聘任仪式,为1个广东省产业导师(团队)、5名深圳市基础教育特聘岗位教师、30名校级名教师和4名校级名班主任颁发聘书。同时,开会部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李建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壮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直以来,宝安职校党委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要素,在引进专业领军人才的同时,创新培养业务骨干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典型案例。
如今,宝安职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年来,还先后获评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以及三全育人建设单位。
搭建平台,名师领航
立德树人,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进程中,如何又快又好地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各级各类名师和“双师型”强师?宝安职校本着“独行快、众行远”的队伍建设原则,积极搭建平台,实施名师领航。
学校专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指导、服务与支持。近五年,该校多途径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49名;通过校企合作,聘任兼职教师71名,校企共建14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为了通过名师引领,发挥学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近两年,该校还聘任了深圳市基础教育特聘岗位教师、广东省产业导师 (团队),并于今年5月引进“李建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本校8名教师被列为工作室成员,以合力培育更多具有超高技艺的大师,为学校和各专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硬核支撑。
产教研训,递进培养
建立健全“产、教、研、训”工匠型教师发展体系,成为宝安职校递进式培养教师的重要手段。
为此,宝安职校建立“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各级名师” 的三级教师培养体系,整体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其中,针对新入职教师,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实行双导师制(学科导师+班主任导师)。
在此基础上,该校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聚力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工艺、行业前沿技术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引进“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和“李建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了8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企业兼职名匠工作室,整体提升教师技术技能创新水平。
以赛促教。近年来,该校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 能力比赛,累计荣获各级奖项54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连年获国赛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奖242项;学生杨丹妮培养案例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转载,点击量过亿;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业法人或技术骨干,毕业生梁洁现是深圳市口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19年获评“龙华区十大工匠”。
以研兴校、以训促教。该校建立健全了教师培养体系,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落实教师全员轮训和企业实践制度,同时以课例研究、课题带动、师徒带教等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校本研修,全面、持续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强师云集,扬帆远航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激发教师内驱力,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宝安职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发挥考评的正向引领和榜样辐射作用;建立教师关爱机制,丰富文体活动,强化待遇保障,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
如今,宝安职校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省级以上技术能手8名、“南粤优秀教师”6名、鹏城工匠1名、“市技能菁英”1名、“市技术能手”2名;省名师工作室和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各1个、市职业院校教科研专家工作室1个、市名师工作室3个;市、区高层次人才54名。
宝安日报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杨林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