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诵典汲取力量 深悟善学培根铸魂

2023-11-28 来源:宝安日报

宝安区第四届校园“最美朗读者”集体合影。

古诗词表演之花木兰。

精彩演绎端午民俗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以文化人,传承经典”宝安区第四届校园“最美朗读者”比赛决赛11月23日在利锦小学举行,从复赛中脱颖而出的33位选手通过“给你五分钟,讲好一本书”形式,推荐古诗词、经典古文或经典名著等。

此前,区教育局还先后主办了“我们的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以及校园“古诗词表演”、校园课本剧比赛,同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研,多措并举、区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形成共建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的宝安范式。

A

最美朗读者,点燃经典阅读热情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为促进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领略经典之美,润泽家国情怀,4年来,区教育局坚持一年举办一届校园“最美朗读者”比赛。

一方舞台,浓缩经典、诠释人生。本届比赛,分为幼教组、小学组和中学组,33位闯入决赛的选手,根据抽签顺序登台,用限定的5分钟,朗读节选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教育感悟。

决赛舞台上,朗读推介声情并茂,组合表演惟妙惟肖,心得感悟精辟透彻,赢得评委和观赛者的一致好评。

幼教组选手——沙井尚城幼儿园教师田蕗佳在《愿你慢慢长大》中,不仅分享了作者刘瑜写给出生仅百日的女儿的信,同时阐释了“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的感悟,并表达了“宝安区域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不是孤军奋战,我愿坚守初心,陪伴幼儿慢慢长大”。

小学组选手——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张梓林极力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其认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凭借勇敢、顽强和坚定,实现人生的绝地反击。“新时代,我们都应用勇气和毅力,铸就自己的钢铁之船,不惧风浪奋楫扬帆……”

中学组选手——上星学校陈子典在《古诗词课》中,不仅畅谈了自己对李白名篇《短歌行》的理解,还独辟蹊径,“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不恋酒,但我有音乐”,随后自弹自唱了以《短歌行》为词的原创歌曲,呈现了一节推陈出新的古诗词课。

经典不朽,历久弥新且常读常新。决赛中,《唐诗三百首》、《庄子》等经典古籍,被选手争相推荐,作者之精神和名篇之蕴涵,无不充满正能量。林清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更是被3位选手推荐,只因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的天性,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野草和蜂蝶怎么看它,百合花一直顽强抗争,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断崖边上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B

古诗词表演,从经典中汲取力量

以文化人、与诗同行,读经诵典、培根铸魂。一直以来,区教育局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美如繁花、灿如繁星的古典诗词中,汲取人生智慧,浸润民族之根。

校园“最美朗读者”比赛,是以教师为主角,古诗词表演和校园短剧比赛,则成为学生的主场。

其中,校园“古诗词表演”比赛,如今已是第二届。该项赛事以古典诗词为内容载体,融合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3年宝安区第二届校园“古诗词表演”比赛,分为诵读、歌舞、戏剧(戏曲及舞台剧)三大类别,参演人数为10人以上50人以内的师生代表队,时间不超过8分钟。

从各学校初赛,到各学区教育办、教育集团复赛,再到全区决赛。决赛舞台上,小学组27个和中学组20个优秀节目,共有逾1600名师生,相聚典雅之堂,共赴雅致之宴。

选手们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烟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其间,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抒发,又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战争控诉,还有“唐装汉服在身,唐诗宋词在手,而祖国在我心中”的深情表达,引领现场评委与在线观看的观众,一同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针对青少年喜爱模仿的特点,区教育局还引导学生编排、表演经典古文、经典名著等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一年一度的“读经典 颂中华”校园短剧比赛,成为宝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和代代传承的另一个“大舞台”。

不仅如此,区教科院还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宝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课例展示、民俗文艺表演、传统文化观影、节日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引领各学校结合“立春、春分、立夏、立冬、冬至”等二十四节气,采用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节气知识小视频等形式,将传统节气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学生生活。

C

区域化推进文化传承共建共享

如何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与时俱进?上述问题,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必答题”。

事实上,宝安教育部门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纳入《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如今,节气文化已进入中小学课程,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课例展示成为常态,宝安诗词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及校园最美朗读者、古诗词表演、校园课本剧比赛已成宝安教育品牌。

为区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宝安教育,区教育局还匠心独运,持续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建共享的传承机制,从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同时,得益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部门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通力合作,宝安逐步建构区域性“三级推进”(学校层面的“学校特色+诗教试点”、学生层面的“活动体验+德育养成”、教师层面的“总结经验+撰写反思”)、“三级联动”(市文明办、区教科院、校级骨干教师)、“三方协同”(区域、社区、校区)模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三三”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不仅如此,区教育局还以“诗教”试点学校建设为抓手,成功建立以素养为导向的“诗教—活动—美德”一体化课程实施体系;以诗教为渠道、活动为载体、全科融合为驱动,聚力构建“研究、活动、反思”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此外,区教科院诚邀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国安参加宝安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研,通过教育论坛和公开课等形式,面向各学区教育办、教育集团、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负责人或教师代表,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经验,推进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今,宝安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渐成品牌,先行示范学校批量涌现:海韵学校荣揽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最美诵读”实验学校,并成为首批20所“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试点学校”之一;拾悦小学已推出二十四节气课程共24讲;上屋小学已拟定1-6年级经典诵读篇目,并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诵读、《论语》诵读擂台赛、经典诵读展示、毕业生诗词大会等活动,经典诵读特色彰显……

宝安日报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杨新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