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19日讯(记者 李林青)你听说过“世界厕所日”吗?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旨在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
公厕建设不仅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还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温度。近年来,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公厕规划配置,提升公厕服务水平,以品质人居环境推动“民生幸福优城”建设,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宝安区新建的20座街头特色移动式“智慧驿站”在宝安区新安、西乡、石岩等8个街道落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公厕都有哪些亮点吧!
“小公厕”促进“大民生”
外形“小而美”,内里乾坤大
滨海廊桥的移动模块化智慧公厕。
外观好看时尚,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公厕”采用一体化便利设计,整个公厕长11.8米,宽2.5米,高2.8米,主体采用模块化装配式轻型钢结构,由2-4个模块化组件吊装而成,半天即可建成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小而美”的建设理念。
市民游客在使用公厕过程中,不难发现“智慧公厕”处处彰显着“黑科技”。
“智慧公厕”通过可视物联网实现在线数据监测。
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厕所内部屏幕可实时显示如厕人数统计、剩余空位、环境监测等;而通过真空抽吸、微生物降解、空气抑菌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完全规避了传统厕所的臭气难题和“邻避效应”的困扰,为市民提供更智慧、更便捷、更多元的公共服务体验。
“智慧公厕”内有许多便民的暖心设计。
“智慧公厕”还加入了很多暖心设计,比如儿童洗手盆、无障碍洗手盆、儿童坐便器、折叠婴儿座椅、折叠母婴台、残疾人扶手等解决特殊人群公共卫生需求的功能。同时,还配置了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纸巾、劳动者港湾等便民设施。小小的一间公厕,每个细节之处都体现着为民着想的“小心思”。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如厕服务保障
移动模块化智慧公厕内景。
在硬件全面提升的同时,提升公厕服务管理水平正成为重点发力方向。智慧驿站有一支专业的团队负责运行和管养,通过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提升公厕保洁水平。
“我们制定了24道作业流程、96个作业步骤,以保证操作规范、管理专业,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厕专业化保洁水平。”保洁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在“黑科技”的加持下,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线数据监测等,“智慧公厕”能够为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提供基于民生服务的数据支撑,使管理部门实现随时看见数据、掌握数据、并使用数据进行决策,构建高效、高速且具有公信力的决策依托。
移动模块化智慧公厕内景。
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宝安区城管局还持续开展“周三查厕所”行动,全面提升公厕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周三查厕所”行动
打好全面自查的“组合拳”
据悉,宝安区采取区城管局随机抽查、10个街道和各行业单位全面自查的“组合拳”方式,按照《2023年深圳市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方案》的类别、数量,每个街道随机抽取不低于15座厕所开展“周三查厕所”工作,每个行业单位随机抽取不低于5座公厕开展检查。
根据市公厕测评标准,区城管局对随机抽取的厕所进行评分排名,建立公厕测评“红黑榜”,评出“十差公厕”,表扬红榜公厕,对黑榜公厕责令限期整改,对“十差公厕”进行通报,并要求及时反馈整改进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切实解决各类公厕环境短板问题,全面提升公厕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11月17日,宝安区已开展44次“周三查厕所”行动,累计检查公厕8029座次,发现问题5453宗,已全部整改完毕。
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在开展检查。
经过持续努力,宝安区公厕形象和管理水平不断升级,市容环境综合指数(环境卫生类)测评稳步提升。其中第二、三季度在深圳市公共厕所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均取得A+成绩。
小公厕关系大民生,小空间体现大文明。接下来,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继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公厕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市民的如厕体验,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透过干净整洁、功能齐全、智慧多元、环境优美的公厕,感受到城市的文明与温暖。
美好舒适便捷的如厕环境不只依靠建设者和管理者,更需要大家共同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