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高交会空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空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落地企业签约环节。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空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桌对话环节。
近日,深圳气温骤降,然而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6号馆,两场围绕空天-低空科技发展等热点话题的交流论坛接续上演。
开坛论道剑指空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6日上午,第二十五届高交会空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娄岩峰,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出席活动,空天行业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娄岩峰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前瞻布局空天技术未来产业,谋划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空天技术未来产业优化空间布局,聚焦关键领域,加速产业集聚,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创新、研发、制造基地。
练聪表示,宝安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将空天技术产业作为全力打造的“5+1”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产业集群之一。围绕“六个一”工作体系,宝安区出台专项政策,重塑产业空间,加快空天技术产业基金落地,打造深圳空天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创新高地。
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在大航天时代下,推动深圳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以《大航天时代与深圳新机遇》为主题作学术报告。魏奉思指出,当前世界处于大航天时代,建设数字空间、打造空间大脑是中国人率先提出的新概念、新工程、新产业,打造具有“空间大脑”的空间软实力体系是支撑空间强国的“重器”。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在信息、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魏奉思建议深圳打造开拓空天科技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策源地,建设成为我国发展智能航天卫星大脑新科技、新产业的创新中心,带动深圳众多优势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智能化的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宝安区政府与亚太星通战略签约,双方将合力推动宝安区空天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深圳卫星宽带直连实验室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牵头,联合亚太星通、504所共同建设,旨在针对新型通信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应用新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当天,还举行了6家企业签约仪式,其中南京控维、新万基、速度科技签约落地星通大厦;未来宇航、天雁卫星、中星信通签约落地空天技术产业园南昌园。
创新分享环节,速度科技高级副总裁李俊发表“空天技术和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助力城市应急领域智能化发展”的主题演讲。速度科技已在宝安区落地南方总部,参与多项国家级、部委级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平台建设,致力于将深圳总部打造为“星空天地海综合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服务商”,以深圳为技术高地,辐射全国市场。
天健置业总经理杜桐介绍了石岩罗租片区“工业上楼”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业上楼”计划是深圳市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罗租工业上楼项目是宝安区首批10个工业上楼试点项目之一,致力于打造全国空天技术产业先进制造示范园区。
在圆桌对话环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吕晓明、哈工大(深圳)副校长张钦宇、华力创通董事长高小离、深圳航天东方红董事长胡戈锋、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华卫星应用基金总经理张南、亚太星通副总裁洪杰等嘉宾围绕空天技术前沿趋势、创新平台、行业应用、发展前景、金融投资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反响。
据悉,空天技术产业集群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8大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宝安区也将该集群作为“5+1”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进行打造,集群现有规模近30亿元,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今年,宝安区成立空天技术产业链党委,以组织链牵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多方合力助推产业发展良好态势。力争到2025年,空天技术产业集群年营收达100亿元。
行业专家热议低空经济产业魅力和前景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二十五届高交会“数字、绿色创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以“绿色低空 数智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低空经济关键技术难题、前沿科研发展方向、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展开“头脑风暴”,促进政产研学跨域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娄岩峰,宝安区委常委、区委区府办主任陈龙兴,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出席活动。
娄岩峰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是深圳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期望通过此次数字、绿色、创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助力低空产业发展,为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陈龙兴在致辞中表示,宝安是深圳的空中门户,是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最具有辐射带动力的核心引擎,宝安以国际一流创新水平、国内领先基础设施、丰富多元低空场景、大幅跃升产业能级为发展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标杆城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大响院士在主旨报告中深入地分析阐述了我国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同时,对低空经济、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思考。
部分嘉宾围绕《低空经济发展的数据赋能》《面向无人系统的高低轨卫星即时数据服务及应用》《载人电动飞碟开创空中旅游新时代》《传统通航向新技术转型发展的思考》《城市空中交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了创新演讲。
本次论坛,两家创新企业带来各自“明星”产品。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蒋俊介绍了国内首个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E20 eVTOL,这一架由中国民航局签发注册号为“B-0EEW”的国产电动飞机,将助力立体交通生态圈的建设进程。今年10月,时的科技完成航前试验,获取特许飞行证,并成功完成首轮飞行试验。
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景兵介绍了公司开发的低空智慧应急监测智慧系统,该系统主要依托无人机设备,配合5G通信、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无人机监测感知网、无人机指控中心、大数据平台、辅助指挥系统和应急支援力量。
圆桌对话中,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成涛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蒋俊、华夏飞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勇、深圳市多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洋、啟赋资本投资总监刘永佳、飞流智能创始人兼CEO刘奇围绕“绿色城市空中交通的未来发展研讨”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交流,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
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宝安今年7月发布《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租金和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物流、场景运营等方面给予支持。宝安区规划布局“一未来中心、一总部集聚区、一产业集聚区”,依托深中通道门户区打造全市唯一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在燕罗片区谋划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为产业发展做好空间保障。预计到2025年,围绕低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新增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5家;建设一批地面配套设施,网络化布局1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围绕物流配送、工业应用、观光娱乐打造开通5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实现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每年30万架次。
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通讯员 刘晓彬/文 记者 李楚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