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抓好八项工作厚植营商沃土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3-10-31 来源:宝安日报

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充满韧性的民营经济,是宝安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今年上半年宝安经济发展成绩亮眼:GDP达到2422.56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三,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占深圳GDP比重约六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目前,宝安区商事主体数量超91万户,总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是货真价实的“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民营经济的贡献度可见一斑。

好环境成就好企业,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重在优化环境。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至。一直以来,宝安始终将营商环境看做最重要的竞争力,将抓大环境、建好环境当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在抓政策、抓法治、抓资金、抓创新、抓人才、抓空间、抓市场、抓订单等方面持续发力,不遗余力服务企业发展,营造适宜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让企业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抓政策 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信任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关系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宝安以政策为先导,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2021年,宝安建成集诉求、资金、空间、金融、合规于一体的“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快捷,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跑出了为企服务的“深圳加速度”。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依托该平台反映的问题,宝安相关单位已走访企业11847家,走访30109家次,收集诉求3524件,办结3427件。

今年开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宝安重磅发布“1+3+N”产业政策体系,以《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区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核心,成体系推出的产业政策,直指产业扶持、空间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痛点”“难点”,激励企业家提振信心、放手拼搏。

继发布“1+3+N”产业政策体系后,2月22日,宝安再出大招,发布《宝安区关于实施“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三个一”方案》),加快构建“一平台、一机制、一网络”企业服务体系。

《“三个一”方案》提出统筹企业服务政务资源,搭建一个数字化、智慧化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统一、规范、便捷、高效”管理;统筹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构建一张扁平化、责任包干服务网络等具体措施。《“三个一”方案》将政府服务企业政策化、体系化、具体化,让各街道服企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绩可考。

服务下沉、干部靠前,在“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下,32名区领导、559名处级干部变身“企服专员”,分片包干挂点超1.1万家“四上”与国高企业,截至10月30日,累计走访企业4.5万家次,其中现场走访2.6万家次、占走访总量近60%,人均每周走访2.3家次。

抓法治 打造公正高效法治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安全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是市场主体稳定安心经营的保障。宝安以企业合规改革为突破口,以法治思维厚植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5月,宝安区作为深圳首个企业合规建设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首个信用标准化建设试点,并于2020年3月列入全国6个企业合规改革首期试点基层单位之一。2020年10月,宝安率先推出“柔性执法8条”,切实保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2021年3月,《宝安区推动企业合规建设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正式印发,目标是到2022年,区重点企业合规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合规是一个庞大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宝安围绕企业需求建立起专项合规体系,率先提出了刑事合规、行政合规、信用合规、行业合规及廉洁合规“五位一体”的合规建设体系。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宝安区一方面积极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助企业修好“内功”,另一方面通过升级公共法律服务、开拓会展公证业务、打造区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探索为前海合作区客户设立港澳公证专窗等举措,满足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下。

此外,宝安区法院、检察院在服务企业方面也不遗余力。今年,宝安区人民法院对照宝安建设“三城”目标及“422133”工作主框架,出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落细25条举措,从六个方面打好护企惠企助企组合拳。

抓资金 打造欣欣向荣的金融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幸福感”

于民营企业而言,金融就是润泽企业成长的活水,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雨露。

为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宝安近年来相继打造了43个金融驿站,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此外,宝安创新打造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超市”,自2016年开业以来,共入驻银行、证券、担保、风险投资等各类机构约120家。今年1月至7月,宝安利用“金融超市”、金融驿站,线上线下服务企业近4400家次,促成融资业务1415笔,融资金额202亿元。宝安辖区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占比已超过93%。

2022年,宝安推出促进金融业发展10条措施,从政策角度对10类金融机构给予支持,尤其对创投机构支持力度空前,从落户、用房、业务投资、投资标的等4个角度予以支持。当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由政府主办的聚焦创投出资人LP的专业化国际化新兴金融高峰论坛——石岩湖国际LP高峰论坛在宝安成功举办,启动2000亿元目标湾区(宝安)产融合作发展基金。

今年8月8日,“深圳创投日”的第10站来到宝安,联合石岩湖国际LP高峰论坛同台举办,六家知名投资机构在宝安发起创立百亿基金群,湾区(宝安)产融合作发展基金总规模破千亿元。该发展基金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巩固提升宝安实体经济发展能级,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高地建设、促进宝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来自宝安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还将有100支以上的股权基金、50家以上基金管理人落地。

抓创新 打造活力四射的创新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成就感”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

日前揭晓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深圳市宝安区企业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入榜新贵。这家于2004年在宝安区注册成立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从代工到自主研发、从低端到高端的“梯次进阶”。在宝安,受益于宝安优越的创新环境,像立讯精密一样实现梦想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

宝安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108家以“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产业及孵化载体,提供创新空间面积1000万平方米,入驻超8000家科技企业,包括140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17家规上企业以及506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了2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数量连续4年全市第一。还建设了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宝安区加快畅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对接渠道,形成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体系,引进落地西北工业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前海深港国际创新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宝安工业100强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新型创新联合体,已建成30多家新型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

目前,宝安研发投入达216.54亿元,总量全市第三,R&D投入占比4.92%,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抓人才 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最优区 给足民营企业发展“获得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宝安牢牢抓住人才引育关键环节,下好引才育才“先手棋”,抢占人才服务“制高点”,打造营商环境“引力场”,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提供智力支撑。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业强区,拥有工业类企业5万多家,国高企业70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347家,均位居全省各区县第一。

蓬勃的经济活力,涌现旺盛的人才需求。

今年5月,宝安举办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上直播荐岗活动。宝安组织了区内50多家优质企业,带来1000多个岗位。今年全年,宝安计划开展公益招聘不少于100场,开发优质就业岗位6万个。

今年8月,宝安联合全国上百所院校和区内上千家企业,共同组成宝安区政校企联盟。联盟成立后,将广泛收集并整合校企合作意愿和优势资源,建立政校企联盟名录更新及发布机制;通过对院校在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企业联合院校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进行资助,推进政校企合作落地见效;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线上直播荐岗活动,定期组织宝企赴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推介会,以及开展线下政校企供需对接洽谈会、名企名校互参互访等系列活动,营造政校企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今年6月至8月,宝安先后举办激光领域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育才、以赛引才、以赛促训、以赛兴业。

此外,宝安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大力改善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环境等方面水平,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抓空间 打造空间充足的生产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归属感”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租金高成为企业最大的生存障碍之一。一方面是“地少人多”、土地空间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加速发展,宝安如何破解“制造业当家”与城市产业空间不足的矛盾,让民营企业安心创业守业,提升企业的“归属感”?答案是土地整备和“工业上楼”。

宝安今年开年第一会,即聚焦土地整备工作。1月4日上午,宝安区召开2022年度土地整备和空间拓展攻坚总结暨2023年度土地整备工作部署大会。2022年,宝安土地整备工作成绩不俗,全年实际整备土地496公顷,供应产业用地50公顷、支付土地整备资金过百亿元,总规模创历年之最、深圳各区之最。

今年7月,宝安正式发布了《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规划期内全区力争实现直接供应用地235公顷,空间储备用地1000公顷,完成综合整治用地不少于12平方公里。

在此基础上,宝安另辟蹊径,向“天”借“地”,变“土”为“金”,积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宝安的全至科技创新园是全国首个“工业上楼”项目,以近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创造了约16.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2015年开园以来,累计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被誉为“土地成本攀升下的深圳工业突围样本”。

全至科技创新园始于2012年的“工业上楼”改造,不仅让低矮老旧厂房改头换面,还提升产业空间和入驻企业数量3倍、产值30倍。

基于全至科技创新园积累的经验,今年,宝安积极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上楼”的工作部署,又推出了10个“工业上楼”试点项目,预计可提供超过500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生产空间。

为了让企业在宝安找到优质、高匹配性的产业空间,宝安今年已经召开了七场“助企行”之我帮企业找空间供需对接会,帮助有产业空间需求的宝安企业搭建一站式选空间平台,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增资扩产的空间需求。七场对接会邀请141家企业参会,截至目前,达成产业空间合作意向15家企业,涉及产业空间面积超15.8万平方米,此外,还有多家企业正与辖区物业方洽谈。

抓市场 打造优势明显的产业生态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的“踏实感”

宝安通过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生态链条,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城融合,深化公共服务等多种举措,努力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为企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提供值得深耕的经营土壤。而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稳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关键抓手、推动产业集聚的最强引擎。

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坦德机器人)是宝安优良产业生态的受益者。2019年,斯坦德被优越的招商引资条件所吸引,入驻宝安区华丰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在诸多有利条件中,创始人王永锟最中意的是,在生产上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就在园区上下楼。在短短的几年间,斯坦德机器人成长为国内工业移动机器人头部企业,王永锟最感谢的就是“福地”宝安。

宝安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脚步从未停止,紧迫感越来越强。今年以来,宝安全区上下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区主要领导挂帅“出海”,各部门和街道“一把手”积极招商。

1月5日,宝安召开2023年招商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吹响“大抓经济、大抓发展”的冲锋号,确定全区年度招商目标为1000亿元。

随后,由区委主要领导率队,宝安密集派出代表团赴外地、境外开展“双招双引”交流合作活动,既是推介宝安发展机遇,吸引外地和海外优秀人才走进宝安,又为宝安企业“走出去”寻找合作、开拓市场穿针引线,更是促进了宝安城区和宝安产业进一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全球经济大循环当中。

抓订单 走出去找客户抢订单拓市场 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紧迫感”

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宝安多措并举抢抓机遇,助力企业获取新订单,开拓海内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宝安代表团赴北京拜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国节能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香港,宝安代表团拜会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法兰克福展览集团、香港城市大学等,举办“新机遇 新发展”宝安区2023年经贸交流合作会,此行共签下14个合作协议。

在欧洲,宝安代表团利用一个多星期时间,密集走访欧洲代表性企业、科研机构等,与法雷奥签订增资扩产协议,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与乌尔姆TFU科技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德国新能源独角兽企业Sax Power与汇智研发中心“专精特新”总部基地签订落户意向协议。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宝安区新增挖掘项目全市第一,意向投资总额全市第一,新增落户项目全市第三。

宝安还在推进“我帮企业找市场”上下足了功夫。

当下,广大企业正铆足劲拓市场、抢订单,除了政策扶持、环境提升、服务优化,政府部门还可以做些什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对此,宝安区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新途径,持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理念。

今年5月,宝安区政企供需洽谈会拉开帷幕,政府为媒,按行业、需求类别精准链接供需两端。截至目前,系列洽谈会已举办22场次,共邀请超430家企业参会,促成合作金额达20亿元。通过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衔接的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提升产业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水平,不断增强宝安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拓发展空间、共享发展红利,政企携手奋进新征程,为推动宝安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今天的宝安,5.35万家制造业企业茁壮成长,龙头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群星闪耀”。在宝安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上下的努力下,宝安民营企业的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归属感、踏实感、紧迫感必将更强。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和落实,宝安将继续承担好先行示范的重任,推动民营企业在“双区”建设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 宝安日报记者 李蓓 何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