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问:他如何一步步从一名中职技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名师?在宝安职校教学18年,他如何将数控专业打造成全国示范校重点专业?
人才简介: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专注数控技术产学研赛,累计辅导200多名师生参加国际、国内数控技能大赛;累计获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13个,其中,2013年参与指导选手谢海波获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第3名。其所负责的专业被评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广东省重点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所带团队获评全国机械行业数控领军团队;累计培养来自全国企校学员和徒弟200多人,其中,6人被评为全国及省技术能手、11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金秋9月开学季,转眼已是卓良福在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教书育人的第十八年。新学期到来之际,他走上了新岗位——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副校长兼第一校区副校长,以全新角色迎来新一届的宝职学子。
42岁的卓良福,两鬓有了些许白发,办公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牌、荣誉证书——“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深圳市鹏城工匠”……几乎涵盖了技能人才领域国家、省、市级的最高政府奖项。这些是见证了他从农村小伙蜕变为全国名师、从中职技工蜕变为全国技术能手、从实训教师成长为中职学校副校长的荣耀和勋章。
当被问及何为“工匠精神”,他说“要有终身成长的学习心态、专注投入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对此,他笃行不怠。
梦起数控专业 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上世纪80年代初,卓良福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陆丰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幼时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中考时,卓良福因几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听在深圳打工的同村老乡提起数控模具行业很吃香,有经验、有技术的香港师傅一个月工资可以达到几万块,便产生了学习数控模具技术的想法,报考了广东机械学校。虽家境清贫,父母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寄望于他用技能改变命运,四处借了四万块钱学费供他继续上学。
就这样,卓良福来到广州,迈进广东机械学校的大门,从此结下了与数控技术的不解之缘。在学校他尤为勤奋好学,白天专心听讲,孜孜不倦向老师求教;晚上独自在实训车间练习实践,几乎将所有时间扑在了专业学习上。
2002年,卓良福作为优秀毕业生,成为各大厂家争相聘用的技能好手。当时,深圳知名企业向他发出每月2000元薪酬的聘任邀请,但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选择到佛山市一家中小型模具公司工作,工资每月只有450元,工作环境还很差,所有人都他说“很傻”。
他认定的是佛山公司老板在开工第一天说的一句话“我们这里高薪没有,休息没有,赚大钱的机会也没有。但在这里你们可以学习,各个岗位都可以轮流干……”相比于眼前的高薪,他更看重能够把一线实操技术先学到手。
进入工厂车间后的卓良福,向老师傅虚心求教、百练不厌,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从学徒快速晋升为技术员、编程师,掌握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产品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数控加工经验。
很快卓良福的事业迎来了转机。2003年,他被聘任到深圳一学校当数控专业实训辅导老师。2004年,他获得了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教职工数控铣项目第二名、全国决赛第四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至此,年仅23岁的卓良福已经问鼎国家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而他的腾飞之路,才刚刚开始。
卓良福(右)细心指导学生
专注专业发展 打造全国示范校重点专业
2005年,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向卓良福抛出橄榄枝,以正式在编老师的身份引进他任教,让他负责数控专业建设和技能大赛指导,“当时宝安职校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面向全国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这无疑给了我一个更高的发展舞台,让我可以在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技术传承各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就过来了。”在卓良福看来,宝安为他提供了筑梦远航的沃土,加入宝职是最正确的选择。
初到宝安职校,卓良福因只有中专学历遭受过一些质疑,但他从不辩解,只用实际成绩来证明自己。他犹记得,赴任时正赶上八月暑假,整个学校就剩他一个老师,他一头扎进宝安职校的实训车间,全心全力辅导3名学生备赛2006年全国第二届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每天和学生们起早贪黑苦练操作,食堂不开餐,就三顿吃外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举夺得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教师组加工中心项目第一名,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决赛并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他指导参赛的3名学生分别获得两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三名。这一次,他赢得了全校教师的肯定。
卓良福(中)带领学生做实训操作
十八年来,卓良福坚定不移地苦思钻研技术,专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他的带领下,宝安职校数控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201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同年成立深圳市唯一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018、2022年,两次获评“广东省卓良福数控技术名师工作室”;2018年,卓良福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年所带领团队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领军教学团队。
伴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数控技术的持续创新,卓良福积极“充电”,提升自身专业学识水平。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先后完成了中央电大计算机信息应用(大专在职学习)、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在职学习)的全部学业。
“四育”融合教学 实现人人出彩
凭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卓良福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作用,培养出一支专业水准高的数控模具集训队。而他自身从一名中职生“逆袭”成全国技术能手的经历,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宝职学子勇敢追梦。在他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宝职老师、学生开启了励志模式,在全国各类数控技术大赛中频频刷奖。
2006年起,卓良福连续多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聘为数控竞赛总教练。截至目前,他累计辅导过200多名师生参加国际、国内数控技能大赛,共荣获国家级以上奖项68个,累计培养了2000多名中、高级技能人才,服务于深圳200多家企业。
众多学生中,卓良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梁洁。据他回忆,梁洁个子小小的,因为父母长期在深圳务工,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他学习散漫,初中时沉溺于玩游戏,中考考得一塌糊涂。来到宝安职校数控专业后,很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敏捷头脑机灵的梁洁仿佛发现了新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尚在一年级时就向卓良福提出想去参加全国大赛,二年级、三年级时为了备赛每天坚持六七个小时的实训操作,手上留下一道道被铁屑划伤的疤痕,也从不叫苦叫累。经过卓良福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梁洁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是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被评为深圳市龙华区“十大工匠”,创办了深圳市口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如愿成为一名“像卓老师一样对国家有贡献的工匠”。
卓良福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
“中职的孩子很容易被贴上不努力、成绩差等各种标签,但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中考没考好,也许是偏科,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他们的智力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作为职业学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天赋,让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在宝安职校绽放,实现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卓良福十分感慨地说。
经过十多年的沉淀摸索,宝安职校数控专业初步形成了“价值育人”“榜样育人”“文化育人”“技术育人”的“四育”融合教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适应能力强、专业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强的技能人才。
勇担时代大任 为宝安培育高技能人才
因为在专业建设和技能大赛方面成绩突出、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卓良福被教育部等单位聘为全国数控专家、全国机械行业教职委委员和广东省中职加工制造类教职委主任委员,指导全国、全省数控专业建设和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自广东省卓良福数控技术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卓良福有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促进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化了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他主持市级重点课题《2018年中职名师成长途径策略研究与实践——以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获得广东教学成果二等奖;开展《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四融六化”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项目研究,取得很大突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成果一等奖。
凭借丰富的实训辅导经验和教学实践,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着眼于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教学现状,卓良福主编并参与编写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丛书》及15本专业教材,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开发多系统数控机床等专利8项。
无论何时,卓良福认为,个人的成就离不开 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艰辛奋斗,离不开时代的机遇,离不开宝安区教育局和学校的栽培和支持,更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鹏城工匠,他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人才政策的补助补贴,以及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配套支持。
卓良福获评“深圳市鹏城工匠”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让卓良福在内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心潮澎湃,为之振奋,深感技能人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站在新岗位,奔赴新征程,宝安正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卓良福表示将重点抓好宝安职校就业培训、校企合作、对口帮扶、国际交流等工作,为学校创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集团、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等重大项目贡献力量;助推宝安职校在专业建设上紧密融合到宝安的产业发展中,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团队;联合宝安区龙头、上市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面向宝安区企业提供高端的员工技能培训,有效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服务宝安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