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亿”企来宝安|每天1台巡检机器人从千巡走入矿山和厂区

2023-03-29 来源:南方+

开栏语:

春意撩人,快马蹄急,南粤大地,处处奋进。

日前,深圳宝安区发布“1+3+N”产业政策体系,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迈进。

宝安是深圳的“制造压舱石”,是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即日起,南方+推出《“亿”企来宝安》系列,多角度展现宝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中小企业百舸争流、创新主体奔涌逐浪的生动故事。

“亿”企来宝安,一起向未来!


“你可以想象一个具有‘赛博风’的场景:空旷的变电站、核电站、化工厂、矿山里,我们的巡检机器人穿梭其中,一边检测现场的情况,一边将生成的数据传送到系统后台,既避免了人工巡检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又实现了数据智能化采集和分析。”3月9日上午,在宝安泰华梧桐岛的办公室里,千巡科技创始人王淮卿对记者说,窗外,一座建设中的桥梁近在咫尺,“这就是深中通道,通车以后,我们的这个位置就是真正的湾区核心了。”

千巡科技创立于2018年。正如公司的名字“千巡”一样,其主打产品是应用于各类危化工业和区域综治的“巡检机器人”。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虽然第一季度还未结束,千巡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尾,业绩有望实现5倍增长。

千巡科技创始人王淮卿

千巡科技创始人王淮卿

既有硬件,也能提供数字化管理

在变电站、化工厂、高温冶炼、矿山等大型的生产场所,往往需要定时定点的安全巡察和数据监测。但是,这些场所通常都是“巨无霸”,例如仅一个变电站就有8000个监测点,过去,都靠工作人员人工监测和“小本本”手工记录数据,不仅存在危险性,数据也难以完整精确。

千巡科技的“巡检机器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代替人工,深入高山旷野中的监测点,节约了人力,提升了安全度。

只做硬件,并不显其特殊。国内做巡检机器人厂家很多,千巡却是其中唯一一家“把巡检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数据化应用场景打通了”的科技创新企业,也就是说,在机器人这一智能硬件外,千巡科技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开发了集监测数据、运维数据、作业管理、信息分析于一体的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数字孪生”。

总体来说,千巡的机器人有三项核心竞争力:复杂场景下,移动机器人自主移动、环境感知等智能技术全球领先;自主开放并积累了上百项专有的识别能力,可以在多种细分场景下满足识别需求;开放了一套作业管理、巡检运维的数字孪生平台,可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提供数字化价值。

宝安创业,享受“大湾区产业链”

“硬件+数字化”是众多宝安机器人企业的一大特色。

宝安是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根据深圳“20+8”部署,宝安着力布局“17+2”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围绕工业互联网等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重点领域”。

“如果从机器人视角看,我们是一家AI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从应用视角看,我们是工业互联网在巡检和安防领域的应用场景。这也可以说明,围绕数字技术发展机器人一定是将来的方向和趋势。”王淮卿表示。

其实,千巡机器人已是王淮卿在宝安的第二次创业。说起为什么把公司设在宝安,他认为,宝安的创业环境“恰到好处”,这包括创业成本、人才招聘、交通通达、产业链条等多个维度:产业空间成本不算高;新安西乡等区域居住着很多优秀工程师,到泰华梧桐岛上下班,“逆高峰”而行,通勤压力小;交通方便,到深圳市内基本30分钟左右,离机场近,去往全国各地也只需几个小时;宝安及其周边产业链条完备,在宝安创业相当于可以享受“大湾区产业链”。“科技企业创业,哪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呢?”

订单充足,今年产值将突破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社会活力重新恢复,千巡科技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王淮卿介绍,今年千巡在国内电力能源行业的应用已进入批量复制阶段,产品也成功出海,在日本、欧洲、美国的项目都将逐渐落地交付。目前,公司的交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已经满负荷运转,今年预计能较去年实现五倍的业绩增长,产值将突破亿元。

每一年,千巡科技可以交付约30个项目,超过300台机器人,相当于每天就有一台巡检机器人走下生产线,从千巡走入矿山和厂区,走入生产一线。“巡检与安防机器人,这将是个万亿级的市场,我充满信心,满怀期待。”王淮卿说。

【记者】崔洁

【拍摄】何俊

【剪辑】刘玳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