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的三顿饺子 包着两座城的年味

2023-02-02 来源:宝安日报

妈妈包的饺子,满满的团圆味道。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金晶 文/图)过大年、吃饺子,是刻在北方人骨子里的过年规矩。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所以,不管是在宁夏老家,还是在宝安的家,我这个纯纯北方人,过年的仪式感就是要吃顿饺子。

今年,爸妈有些担心,特别叮嘱让我“错峰回家”。盯着买票、订票、改签……一番折腾,最终定在了大年初一启程回家。于是,从除夕晚上到大年初一的24个小时里,我吃了三顿饺子,尝着两座城的年味:有宝安人的拼搏味儿,有家乡亲人的团圆味儿。

1月21日除夕的饺子,出自“饺子李”之手。“饺子李”是我的采访对象,老板李鹏、谢金华夫妻二人在新安街道甲岸社区租了一个小门面,专门卖自己的手工饺子。在宝安开了近18年的饺子店,现在“饺子李”也小有名气,小店里的装饰品是几份《宝安日报》——两人特地将采访自己的报道挂在墙上。过年前,夫妻二人特地给我包了四大盒饺子,让我除夕当天有饺子吃。除夕夜,带着饺子,我和在深圳留守的小伙伴一起动手,四个菜一盘饺子的年夜饭也是香喷喷的。

“坚持开店开到大年二十八吧,多给咱宝安的‘家人’们包点饺子,还有不少坚守岗位的宝安人,希望让他们吃上饺子过个年。”李鹏说。今年,李鹏夫妻也要到惠州的小家过年了,带着老人孩子享受春节假期。

1月22日凌晨5点,起床,行李塞得满满当当,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大年初一,凌晨5点的宝安,宝安大道上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儿十足。清晨6点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依然是熙熙攘攘,不少人赶着回家过年。从深圳直飞宁夏银川,飞行中的餐食是素馅饺子,几乎每个人都吃了。

“大年初一,就是得吃口饺子。”我和身旁的小夫妻聊天,他们也有几年没回家了。今年妻子怀孕了,所以选择了错峰出行,但是一定要把这个大喜事带回家,让家人好好开心一下。

归家的心,永远是热烈的。

1月22日的中午1点半,刚刚踏进家门,热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原来,一早上爸妈就在准备了,和面、拌馅、包饺子,掐着点下锅……熟悉的猪肉韭菜馅饺子填满了口腔。“再吃一个、再来一个。”碗里就没空着,爸妈一直给我夹着饺子,和爸爸讲讲今年的工作,和妈妈唠唠家常,满是暖暖的团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