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来粤有戏”首届湾区粤剧节鸣锣开演

2022-12-21 来源:宝安日报

《古城会》。

《游园惊梦》。

《梦会太湖》。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刘强/文 宋璐/图)昨晚,“粤来粤有戏”2022首届湾区粤剧节在宝安1990文化馆二楼小剧场拉开序幕。

湾区粤剧节是宝安区重点打造的湾区文化品牌项目,旨在传承和弘扬粤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文化交流发展,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首届湾区粤剧节于12月20日至26日期间举办,由中共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承办。

当晚,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琼、宝安区文联专职副主席黄超华、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英雄、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港澳粤曲名家叶幼琪共同为2022首届湾区粤剧节鸣锣开演。

张琼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宝安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积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通过把服务做优、产品做精、平台做大,高效配置文体资源和环境,有效提升文化服务品牌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为推动文化工作提质增效,今年11月,宝安启动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特色、有影响力、昭示性高的项目,形成品牌效应。“粤来粤有戏”湾区粤剧节便是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大湾区粤剧拥趸来说,这将是过足戏瘾的一周。粤港澳剧团聚首,粤剧名伶云集。一周时间里,广东粤剧院、深圳市粤剧团、珠海市粤剧团、中国曲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宝安本土粤剧团队等常驻深圳、广州、香港、珠海多地的实力派团队将陆续亮相,大型传统粤剧、现代粤剧、经典折子戏等5场精彩好戏轮番上演。本次活动还得到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以及广州、佛山、肇庆等粤剧院团、协会和院校的大力支持。

粤剧节期间,广东粤剧院将带来经典折子戏,深圳市粤剧团携大型传统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和精品折子戏以伺观众,珠海市粤剧团呈演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宝安本土粤剧团队出演原创粤剧《孝子暖娘》。好戏连连,精彩不断,为大湾区观众带来一场粤剧盛宴。

本届粤剧节通过现场演出与线上直播的方式精彩联展,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即日起,观众可登录深圳文化馆云平台“活动预约”栏目预约抢票。另外,所有演出将全程通过南方+客户端等各大互联网平台直播,观众也可选择在家观赏粤剧大戏。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湾区粤剧节必将为宝安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涵养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文化底蕴做出重大贡献。宝安也将以粤剧节为载体,不断深化与广东粤剧院、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的团队合作,共谋粤剧文化交流合作和传承发展,打造大湾区粤剧艺术盛宴,用粤剧讲好宝安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相关新闻

底蕴深厚持续传承

粤剧在宝安有看头

在宝安举办首届湾区粤剧节,源于其粤剧基础十分深厚。

早在15世纪,万丰粤剧社就已成立。深圳市粤剧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宝安县粤剧团。

2007年,“沙井粤剧”更是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街道因此得名“粤剧之乡”的美誉。

目前,宝安全区粤剧社团已成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比如,沙井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沙井少儿粤剧艺术中心和儿童剧场,2016年沙井少儿粤剧艺术中心、壆岗小学等5家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沙井街道多次承办小梅花荟萃活动。

新桥街道的卓佩丽粤剧工作室、桥韵粤剧团、凯声粤剧团、凯声粤剧社、大钟山粤剧粤曲中心等5个粤剧粤曲民间团体较为活跃,新安、西乡等街道的粤剧社团也在传承粤剧粤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沙井高度重视粤剧等传统文化建设,以“培养一批,扎根一批,成就一批”的理念不断探寻粤剧传承之路。

目前,沙井少儿粤剧艺术中心和沙井粤剧儿童剧场已成为沙井粤剧传承的主阵地,目前已摘得32朵全国“小梅花”,为粤剧传承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为整个戏剧事业育种护苗。

如今,有的粤剧娃考入广东省粤剧学校,有的小戏骨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还有的孩子进入音乐、舞蹈等专业领域进修。沙井街道不仅为粤剧发展培养了人才,还为整个戏曲事业育种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