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白,槐花香》:借助文字返乡

2022-12-07 来源:宝安日报

人物介绍:张淼,女,80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喜欢读书、观影及行走。公开发表诗歌、散文等数百篇。已出版诗集《采》、散文集《槐花白,槐花香》。现居深圳。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在深圳宝安作家群体中,张淼更多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当她的散文集《槐花白,槐花香》出版后,我们发现原来她不但写诗,随笔也很在行。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能让人读到一位真性情的作家对生活的热爱。

诗意抒写生活本来的样子

在槐树庄,槐花盛开,牛羊悠闲地用舌头卷着槐树叶。槐树林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慢慢流淌……这是张淼梦中常见的场景。对她而言,槐树庄是奶奶所在的村庄;对有些人来说,又可能是外婆的村庄。“背井离乡的人,在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乡。”

在老家中原大地,槐树、杨树、枣树是常见的树种,每到五月份,是槐树开花的季节。槐树开花的时候,是满树的白,满树的香。“当父辈们食物不充足时,槐花、榆钱、香椿芽还用来果腹。”在张淼的家乡,一切事物似乎都是为了实用而存在。但槐花开放时,中原小镇却呈现少有的诗意。在这本书中,描写家乡风物的内容比重较小,但于她却有特别的意义——算是送给故乡的一个礼物。

谈及有些读者从书中读出了诗意,张淼觉得那是意外的收获。“这本书想老老实实讲故事,属于我、外婆、奶奶、女公务员阿卓、何师傅、秦大娃、阿伦的故事,或者属于杨树、槐树、飞机树、指甲花,甚至一间书店、一本书的故事。”可能是时间淡化了那些不美好的部分,让真实的生活呈现本来的样子,张淼说,“生活常常带着让人绝望的庸常,却又时不时给我们点小欢喜,让我们继续沉浸其中。”

常年写诗,让张淼的文字有意识地进行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所以散文在不自觉中也呈现了诗意的韵味。

精彩和遗憾,都是性情所致

这本书的跨度将近20年,为了呈现真实的写作历程,也收录了张淼写的第一篇幻想散文《东湖赏荷记》和读书札记《失火的天堂及灵与肉》,这是她读书时代写的文章。还有刚来深圳时写的几篇豆腐块,因为曾经发表在报纸上,让张淼一度以为真的写得很棒。“想着如果这次不收录的话,以后会永远隐入烟尘了吧?”张淼说这些久远的文章造成这本书的写作水平有点参差不齐。不过,读者恰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由青涩走向成熟。另外,因为出版周期的原因,这两年比较满意的作品没有收录其中,这也是她认为遗憾的事。

“以诗化的笔法随意点染,文字散淡而有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对于当当网卖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张淼认为“文字散淡”很符合她的心境,而这也表达了作者的真性情。除此之外,张淼在给小人物立传方面花了重墨。比如《江湖人物志》中的后勤师傅何师傅、掏粪工秦大娃、理发师阿伦,再比如做生意总是赔却仍然坚持的外婆宋兆兰……他们虽然是小人物,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很多读者喜欢《草木六则》,这些篇目看似写家乡的树,又似写家乡的人,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徜徉文字的海洋,随遇而安

“不管我们想不想追忆,总会有一些往事浮现心头、脑海、梦中。有些还会出现很多次。”关于槐树庄的梦境,事实上槐树庄还在,但那里与张淼有关联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了。从这样的梦里醒来,总是让她怅然若失。因为梦境里出现太多次,以至于让她不再忽视它的存在,于是写了《槐树庄》。神奇的是,写完后,就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了。

三年前的冬天,有一天晚上,张淼忽然想给老外婆写一篇文章,于是一气呵成,因为担心有些细节记得不对,便发给母亲看,没想到母亲说写得很好。第二年,94岁高龄的老外婆就去世了。“这个叫宋兆兰的寡居女人,强悍地独自生活了将近40年,如今永远活在我这本书里。这也是文字的能耐吧!”

许巍有一首歌《漫步》:“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自然发生了。”张淼说,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大脑去回忆往事还是展望未来,在她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谈及自己近年来的诗歌和散文写作,张淼坦言在情感和语言上较之以前更加克制,她希望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并且为之努力着。

(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

行走与阅读

外表清新、娴静雅致的张淼是一个内心坚定的写作者,同时她希望去遇见更多的未知,探索新事物。她眼中的行走就是发现新鲜事物,就算自己被扔在一座山上,也不惧怕,遇见一种没见过的树,或一朵没见过的花,都能让她的心灵得到滋养。

行走有时能给她带来文字,比如行走西藏、曲阜、珞珈山。但不是所有的行走都能让她妙笔生花。几年前张淼在绍兴鲁迅故居旁的民宿住了一周,每天都去一趟百草园,还在一次雪后去那里。虽然觉得心生喜欢,最后却什么也没写成。张淼认为,这就是写作的迷人之处吧,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

从一个曾经的图书编辑到如今的老师身份,阅读始终是张淼生活里的重心。就如她所说,她的命运是被阅读成就的。在研究生面试中顺利过关,是因为她对诗人海子的熟稔,让面试的教授青睐有加;第一份工作是少儿图书编辑,这份工作的便利就是让张淼看了大量的书,并且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成为朋友;后来转行,原本毕业就可以拿到正式教师编制,还必须依靠考试重新进入这个行业,是平时有质量的阅读让她在雇员、职员考试中一鸣惊人,顺利过关。

最初无功利的阅读,到最后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功利,这份赠给读书人的奖励,让张淼对书籍一直心存感激。她说,“如果,我们在没有路灯的夜晚行走,我们会期待天空中出现星星或月亮一样的球体散发出光亮。书籍,便是那个能发出光亮的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