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国高企业“第一区”黄金内湾“科创极”

2022-11-15 来源:宝安日报

德沃生产车间。

中集天达研制的亚洲首台无人驾驶登机桥已在成都天府机场正式投用。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通讯员 刘春 文/图)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他拥有多少书店。”如今,评价一座城区的创新实力,可能要看它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国高企业”)。

记者近日从宝安区科创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宝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98亿元,同比增长6.3%。科创主体壮大方面的成果颇为亮眼:科技部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7200家,数量全市第一;3868家企业申报国高企业,申报量全市第一;国高企业今年将突破7000家,连续六年居全国县区级第一……一连串有力的数字,展现着宝安科技企业快速增长的昂扬态势,夯实着建设先进制造城的坚实根基,更体现着宝安梯次培育创新主体、不断夯实企业培育“后备库”、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动实践,勾勒出国高企业“第一区”、黄金内湾“科创极”竿头日进的奋进姿态。

活力更足

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六年居全国县区级第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高企业则是创新的“排头兵”。

今年年底,宝安区国高企业将突破7000家,这意味着,在宝安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

10年间,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402家,占深圳市总量的14%,到2017年总量达3030家,首次实现全国县区级第一,占深圳市国高企业总量的27%,此后再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发展。2022年底,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将突破7000家,占深圳市总量的1/3,连续六年高居全国县区级第一,始终保持着显著的引领态势。

从增量分析,与2012年相比,2021年宝安区的国高企业数量增长16倍以上,尤其从2017年起,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每年增加1000家左右,日均增长2.5家,为深圳市日均新增6.8家贡献了1/3的力量,真正实现“井喷”发展。

何以解答宝安国高企业“井喷”密码?据统计,全区共有5万多家制造企业;科技部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7200家,数量全市第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国高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强大支持和源头活水。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宝安坚持“储备”“提升”两步走,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动能充沛的梯度培育体系。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梯度化培育,差异化帮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高企业裂变式增长。

今年的国高企业认定申报中,宝安区有3868家企业申报,申报量全市第一,其中新认定申报量2365家,重新认定申报量1503家。

质量更高

“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均由国高企业孕育而来

11月,宝安公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辖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35家,存量全市第一;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94家,增量全市第一。记者了解到,宝安区1168家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中,由国高企业成长起来的占97.7%;全区1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单项冠军企业100%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孕育成长而来。

9月,宝安启动了国高企业成长奖励项目工作,对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以下的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增速不低于20%的给予30万元奖励。

今年年初,宝安科技创新“1+3+5+10+10”工作路线图提出,今年计划在国高企业基本盘中加快挖掘一批高成长企业,推动企业向高技术、高成长的“双高”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迈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国高企业200家以上,推动100家以上国高企业成长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这一系列推动梯度培育的具体举措,展现出宝安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产业竞争,不仅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同样是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竞争,更是背后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是处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实力的竞争。而加快培育发展优质企业,正是扎稳制造基本盘的必由之路。

在深圳市重点发展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中,宝安90%的国高企业分布在各个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分布的五大集群分别为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511家、工业母机集群276家、宽带网络通信集群246家、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集群226家、新能源集群211家,助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跑出“加速度”。宝安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四大集群营收总量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其中,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已深度切入全球顶尖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宝安国高企业由“跟跑”向“并跑”以及“领跑”的转变路径。

加快培育发展优质企业,宝安创造性实施了“国高规上化”“规上国高化”的战略,全区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3374家,成为宝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推动纳入高成长性国高企业培育的重点企业有539家,今年以来区科创局各相关业务科室频繁下沉走访,实地了解“双高”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为高成长性企业铺就纵横驰骋的“黄金跑道”。

宝企古瑞瓦特是一家国高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十年来,已成功打通了从光伏逆变器到储能系统进而延伸到智能充电桩的全流程一体化智慧能源产品体系。以2021年出货量计算,古瑞瓦特的户用光伏逆变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9%,位居全球第一,并且是全球唯一一家在美洲、亚洲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户用光伏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公司,目前正在冲刺港交所IPO。

大企业厚积薄发,小企业崭露头角。在宝安成立仅三年的墨影科技,与机构合作研发出全球首款全流程自动化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并在今年双创周深圳分会场展示。该公司凭借丰富的研发资源与实力,成为国高企业,准备向“专精特新”企业迈进。“目前市场上可整体定制可移动式、多机调度协作机器人的企业较少,其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负责人说。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基础更牢。2021年,宝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508.83亿元,用5年时间实现总量翻一番,占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的21%。2021年实现增加值1810.35亿元,占宝安区GDP总量的41%,经济贡献不言而喻。宝安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国高企业成长引领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路子。

未来更好

国高企业加速增长推动科技事业跨越发展

国高企业加速增长的这些年,也是宝安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近年来,全区科技大势实现跨越发展,科技事业发生了整体性变化,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前列;全区创新要素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国高企业等主要创新指标位列深圳城区发展第一方阵。

“深圳星”飞天,“大智号”远航……探索未知,天空和大海留下越来越多的“宝安足迹”。中集天达研制的亚洲首台无人驾驶登机桥投入使用;德沃先进自动化推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高速焊线机,打破了跨国企业“引线键合”垄断的局势,在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从0到1”,宝企原创突破为科技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国高企业赋能创新成果喷涌而出,推动宝安朝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破浪前行。科技投入,力度十足:2021年全区研发经费达216.54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4.9%,远高于广东省3.22%和全国2.44%的平均水平。科技产出,量质齐升: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达72508件,约占全市1/4,全市排名第一。

把最核心的资源投向创新,正成为越来越多国高企业的共识。格林美坚持将利润的80%投入到研发当中,过去3年投入了20亿元用于创新,去年一年就投入了8亿元。2001年,格林美在宝安启动超级绿色研究院,旨在重点解决下一代新能源材料超级技术的量产及应用。其研发的超高镍技术可让锂电池材料的镍含量达到90%,帮助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今年,洲明科技LED显示屏蝉联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洲明科技在LED制造这条路上越走越尖端,也得益于其研发。2021年洲明科技研发投入达3.08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洲明科技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339项,并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近百项。目前,洲明科技LED显示屏销售额与出货面积均位列世界第一。

也正因此,宝安构建起一条由市场终端向上游产业链递进的逆向创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加快发展“企业实验室经济”,重点推动企业以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再造企业生产力、转出产业化动能,形成了“6个90%”的创新特点: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宝安区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到68%。依托国高企业创建的高水平创新平台33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24个,近一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有省级创新平台。近三年来,宝安企业获得科学技术奖5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2项、市级22项。

看科技潜力,宝安未来可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专注于高端电子材料研发,是宝安电子信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的先锋;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落地,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针对宝安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研发保障;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携手飞扬集团专注新材料领域,实现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助力企业研发跃升令人期待。

国高企业三高特征

企业经济产出效率高

从营收总量看,宝安区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营收规模达到6986亿元,连续两年平均年增长24.83%。从企业平均营收看,户均达1.03亿元。从产业集群看,宝安区营收总量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4个,分别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

企业创新平台总体水平较高

全区产值5亿元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8%。依托国高企业创建的高水平创新平台337个,其中国家级3个、广东省级224个、深圳市级110个,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3个。

企业创新产出成效高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专利13.7万件,户(企)均拥有专利数达到了20.4件。拥有韶音科技、洲明科技等19家国家专利奖获奖企业和1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近三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级达42项,主要分布在安全节能环保、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母机、精密仪器设备、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获得科学技术奖5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2项、市级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