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简称:宝安管理局)召开2022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划部署2022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局干部职工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为宝安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实现“五大跨越”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根基。
会议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的转变年。宝安管理局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推进十一项具体工作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提升。宝安成功摘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招牌,再添一枚“国字号”荣誉;全区水、空气质量双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1.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为居民生活带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年。宝安管理局制定了《2022年宝安区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具体到十方面工作39项任务安排。宝安管理局局长赵胜军表示,对标目标重点要从八个方面发力。一是精准掌握新形势,主动转变工作思路,突出系统思维抓好重点工作;二是聚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精准治污为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升;三是瞄定“双碳”目标,坚持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四是优化完善智慧管控平台,强化“两库两舱两云”和智慧化办公应用,提升信息化整体作战能力;五是以效果为导向,打造基层执法规范化先进示范,增强监管执法效能;六是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综合施策为群众、企业纾难解困;七是多形式开展生态环保宣传,夯实群众基础、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八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生态环保事业政治堡垒,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宝安管理局将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宝安生态环保事业走在前列、再创辉煌,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走好新征程,为“双区”建设增添靓丽底色、增强绿色动能,向宝安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胥雨晨
2021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统筹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十四五”生态环境顶层设计全面确立。编制完成《宝安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出台《宝安区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实施方案(2021-2023)》。
生态文明考核力度持续加强。市治污保洁工程考核连续九年全市第一,作为典型案例全市推广。
(二)突出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进展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精准到位。分级管控814家重点VOCs企业,整治销号119家,累计建成9家汽修喷漆“共性车间”。全市首创非道路移动机械招投标准入机制。道路积尘负荷值降至0.25克/平方米,同比改善48%。水生态环境管控力度持续增强。实行“科技管控+人工巡查”机制,完成问题整改2783个;完成13类3.8万个污染源排查,整治问题5514个。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卓有成效。为77家在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441个地块纳入联动监管清单,实现“一张图”管理。以鸿盛明地块为试点,采用“水土共治”模式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复,成为全市借鉴案例。应对气候变化扎实起步。形成《宝安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前期研究报告》。筛选20家企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项目管控清单,探索实施“碳评估”“碳管家”服务。累计建成环境教育基地7个、自然学校3个、绿色单位259家。
(三)突出高效治污,智慧化、规范化监管水平显著提升
信息化作战体系基本成型。建成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系统,形成“两库两舱两云”三层次六大模块,配套编制“1+9+N”信息化制度。
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突出贡献奖。
(四)突出统筹联动,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制定全区保障方案,形成全区“一盘棋”统筹、区-部门-街道“一条线”运作、各专项工作组“一个口”出入的工作格局。强化责任分工和任务落实。完成10批21项调阅任务。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解决。累计承办案件71宗,集中攻坚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臭气、废水等环境问题。
(五)突出风险管控,环境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信访投诉处置扎实有效。全年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1.3%,其中噪声投诉同比下降28.6%。
疫情防控有序有力。统筹成立医疗废物管理专班,制定医疗废物应急管理预案,全年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8678吨。
(六)突出利企便民,多措并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落实。顺利完成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建设区域空间评价信息系统,将为辖区企业节约6个月时间、2000万元成本。全市率先开展啤酒行业废水委托处理工作,每年为企业节约300万元治污成本。帮扶企业的决心和力度不减。对融昇线路科技等7个重大项目提供“保姆式”帮扶指导。以综合核查帮助400家企业将1127个问题隐患消除在苗头阶段。完成全市生态环境领域首个行政合规项目,给予验收免罚政策。柔性执法激发企业经营活力。累计免罚34宗、减罚27宗,减免罚金218万元。协助企业修复征信29宗,修复信用35宗。
(七)突出党建引领,生态环保事业根基不断夯实
“党建+业务”融合更深入。廉政建设更有力度。环保铁军更有活力。
2022年工作要点
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定可持续发展先锋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环境治理攻坚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目标
(一)环境空气方面。PM2.5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19.5微克/立方米以下,AQI达标率不低于94.2%,臭氧力争降至40微克/立方米。
(二)水生态环境方面。茅洲河(宝安段)和14条入海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9条入库支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4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维持100%;西部海域水质稳中向好。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保持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土壤环境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完成广东省下达考核目标任务。
(六)信访方面。全年信访案件量力争下降15%,其中噪声投诉下降20%。
具体工作任务
1
坚持以系统思维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
坚持以硬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
坚持以强化应用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
4
坚持以效果为导向打造基层执法规范化先进示范
5
坚持以减排降碳为核心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6
坚持以落实整改任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7
坚持以推行惠企帮扶举措提升服务水平
8
坚持以强化宣传引导公众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9
坚持以构建智能化、一体化办公体系提升工作效能
10
坚持以党建引领锻造生态环保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