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问:10余年专注于“地震预测”,她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地震专家”的?从科研工作者到女性创业者,她是如何一路披荆斩棘的?面对国内中高端传感器缺乏的痛点,她是如何带领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
人才名片:雍珊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传感器及电路系统设计与产业化、基于可重构算子架构的物联网专用芯片设计与研究。曾参与完成了通用可重构DSP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可重构算子阵列FPGA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UHF RFID读写器和标签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与流片。2010年至今,作为AETA地震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从传感系统设计和实现,到实验观测、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地震临震预测模型的构建,目前已经在川滇、首都圈等地累计布设300余个观测台站,开展观测实验近五年,团队研发的地震周/天临震预测模型在地震发生地点和震级的预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发表论文共计32篇,申请发明专利62件,其中15件授权。
2020年10月与团队成员联合创建哈勃智能传感(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传感器技术和传感IC研发,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件,有4件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其他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核阶段。
因家乡一场地震,开启与时间赛跑的地震探索
说起雍珊珊的创业之路,便无法跳过她的求学经历。正是在求学期间对地震预测的悉心钻研,才为她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牢固的地基。
2008年,四川姑娘雍珊珊成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直博生,也是这一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之后和家人失去联系,她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担心和害怕。
“5月12日,我看到汶川地震的新闻后,很着急地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打不通的那种心情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谈起十多年前的那场地震,雍珊珊眼中依旧泪光闪烁。
“地震预测为什么那么困难?自己的专业又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和导师的交流中,他们开始讨论是否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为地震预测研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的专业方向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具体研究可重构阵列架构。我在做课题的同时,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调研,想去探索一下地震预测这领域的难点在哪里。”据雍珊珊介绍,在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他们发现这一领域缺数据、缺仪器、缺手段。“在地震机理不太明确的前提下,可能我们更多地需要科学观测来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这就跟生病去看医生,先得做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这个就是我们专业的特长了。”雍珊珊说道。
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并不是悄然而至,必然伴随着明显的前兆信号,越临近越明显。要想做到地震的震前预测,密集的观测,获取真实广泛的数据是这项工作的机遇之处。如何实现震前数据的观测与收集?2010年,随着AETA地震研究项目正式立项,雍珊珊所在的团队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选哪种观测量?采用什么样的传感器?系统如何规划?在做了将近10年的科研攻关后,她所在的团队研发出多分量地震监测预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探头来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再对数据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对监测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雍珊珊工作中
“目前多分量地震监测预测系统对于监测区域的地震预测准确率已经取得了突破的进展,我们很满意。但是距离我们的终极目标,仍需努力。”雍珊珊说道。
瞄准中高端传感器,强强联手突破卡脖子技术
2014年,雍珊珊顺利从北京大学毕业,拿到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做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传感器电路系统,以及云平台数据处理等应用类研究工作。
2020年对雍珊珊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的第一年。在国际形势上,中美贸易战也在持续进行中。雍珊珊收到一直合作的传感器团队递出的“橄榄枝”。这支曾任职于一家美资的传感器公司团队,向雍珊珊团队发出邀约——想从传感技术和数字IC相结合的角度,成立一家专门的传感器公司。
雍珊珊和团队交流
雍珊珊认为:“未来肯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传感器作为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单元,这一产品和技术未来市场需求量会很大。而中国必然会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智能物联网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浪潮,集成化的智能传感系统是智能物联网的基础。近几年,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加快,市场呈现蓝海趋势。哈勃的创始团队,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行业资源上均属于强强联合,能够承担起突破传感器卡脖子技术的重任。“基于对整个行业的形势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两个团队一拍即合,决定成立哈勃智能传感(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哈勃智能)。”雍珊珊说道。
“宝安拥有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很多需求在周边就能得到满足。”由于北大科创园针对高校老师的创业项目,不管是场地还是租金都有优惠,雍珊珊及其团队就选择了将公司落地在宝安区北大科创园。
哈勃智能入驻北大科创园
从学者到创业者,在角色变换的背后,是雍珊珊的心血和付出。面对角色转变产生的“阵痛”,她坦言:“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独立。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家庭也好,工作也好,都一定要跟合作伙伴相处融洽、互相协作,这样才能够把家庭、事业都经营好。”
10余年“风雨科研路”,散发温柔坚韧的科研力量
公司成立至今已近两年。雍珊珊与团队共同完成了超声波传感器技术平台搭建,研制并量产多款超声波传感器,包括超声波氧浓度流量传感器、超声波点液位开关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等,并在迈克生物、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艾美特、大毅电器等医疗、消费类企业中推广和应用。
此外,她和团队还专注于新工艺压力传感器技术的研发,从传感工艺、生产设备到传感电路等,为公司未来在汽车、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高端压力传感器提供支撑。
其实,雍珊珊的科研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时间和汗水,她和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将研究成果积累了出来。
以她早期的AETA地震研究项目为例,在该项目中系统架构选型对壳体的要求,既要有好的物理性能,又要有好的感知性。而关于这一问题,团队争论很多。
此时,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科学研究的坚定信念,雍珊珊带领成员开展多方面的分析和试验研究,充分调研并筛选出可选的材料,然后逐一试验。经过一轮实验论证,本来要三四个月才能定下的方案,团队大概用了两个礼拜,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这么多年来,不论作为学者还是创业伙伴,雍珊珊都得到了导师、团队及合作方的认可和赞赏,她身上温柔而坚韧的品质,也是女性科研工作者最为真实、独特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