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凤在剪纸。
《创建文明城市》。
《垃圾分类我先行》。
《垃圾分类我先行》《守护者》《敬老》《让座》……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创造出一张张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剪纸艺术品,更是传递着城市文明理念。这些作品出自2022年宝安区“文明使者”、非遗艺术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海凤之手。“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通过剪纸艺术,传递文明理念,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一件光荣的事。”吴海凤说。
艺术剪纸不仅是吴海凤的“立身之本”,还是她誓愿终身伴随的精神追求。吴海凤从6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剪纸,她早期的剪纸作品风格纤巧秀逸,喜欢将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应用于剪纸实践中,且以反映时代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较有“南方派”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艺术剪纸创作实践,吴海凤的剪艺已炉火纯青,她娴熟掌握了传统民间剪纸技法,但在作品内容的构思立意和铺排布局上,她紧贴时代,坚持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及审美潮流的创作理念,极具开创性思维。
吴海凤1999年定居宝安,现为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剪纸教师、宝安区新桥街道剪纸传承示范基地教学负责人。在宝安工作生活的20多年里,她运用艺术剪纸,反映时政、社会、人文生活,多年致力于创作“讲宝安故事”的接地气题材。其代表作品《新桥八景》《宝安十景》《先行示范区-深圳剪影》,浓缩了宝安的历史人文风貌,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宣导功能,受到现代都市人群欢迎。
近年来,除完成校内剪纸教学任务,吴海凤还深耕社区,通过举办展览、体验课、比赛等多种形式,将剪纸非遗技艺带到千家万户……她常年在深圳市会展中心慈善展会、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北站、小梅沙等地参加剪纸公益活动、培训剪纸人才,还在宝安区新桥及沙井、松岗等街道定点开展艺术剪纸培训。2018年,在新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支持下,吴海凤建立了剪纸传承示范基地;2021年,成立新桥社区非遗展示馆-剪纸文化室,常年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剪纸传承活动;2021年1月,艺术剪纸被列入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吴海凤用一把剪刀、一张张红纸,将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场景转化为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剪纸。《垃圾分类我先行》《守护者》《敬老》《让座》等作品,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将古老的剪纸艺术与现代的文明风尚相融合。这种做法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又宣讲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深远意义,助力营造“文明在我心、公德伴我行”的文明城市氛围。
“以非遗剪纸为载体,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宣传了文明创城新理念,为优良的城市文明注入新活力,让更多群众积极投身传承传统文化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吴海凤说。
在工作之余,吴海凤更是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化身志愿者,到社区、企业、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职康中心等,为社区居民、企业留守儿童、需救助人士、残障人士等分享艺术剪纸技艺,带着更多的人参与剪纸创作。她用艺术剪纸温暖人心,创造美的生活,传播美好心声,传承美的艺术。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