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宝安新闻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宝安区系列活动将于6月11日启动

2022-06-10 来源: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0日讯(记者 谢孙武 通讯员 向晓柳 彭艳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六月份第二周星期六)是国家文化建设重要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宣传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高标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由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宝安区系列活动将于6月11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为主题。

据悉,宝安红色史料及本土文化史料捐赠表彰仪式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宝安区系列活动的开幕式将于6月11日当天上午9点正式开始。“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宝安区文化遗产图文展”也将于同一时间在宝安1990文化馆正式展出,后续该展览将陆续在沙井街道沙蚝社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进行巡展。

此外,现场还有多项精彩非遗展演活动。下午3点-4点30分,还将举行“盛世收藏”公益文物鉴定咨询活动,四位重量级书画、陶瓷、杂项相关专家免费为广大藏友现场“鉴宝”,预约取号即可参与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办方还邀请到了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领导、东边纵后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宝安区收藏协会领导、藏家代表共同参加“连接藏家力量绽放迷人光彩”——宝安红色史料与本土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座谈会。

为响应国家文物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的号召,也为了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线上观展要求,主办方还精心制作的“宝安区文化遗产线上展示”H5专题页也将同步上线,扫码就能观看历史风貌区的VR实景展示。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沉浸式体验宝安文物保护与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果吧!

附录:

(一)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宣传展示

宝安区被誉为深港文化之根,拥有非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资源。宝安迄今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达248处,占全市的26%,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详情如下: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龙津石塔

简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四老村龙津河东岸。宋嘉定庚辰(1220年)归德盐场大使周穆所建,是深圳市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宋嘉定年间,盐大使建桥于沙井之东北。桥成之日,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故立塔于上以镇之。”

(2)曾氏大宗祠

简介: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大宗祠广场路1号。曾氏大宗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乾隆、嘉庆年均有重修。五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一牌楼及四廊庑组成。是深圳建筑面积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惟一一座附有牌楼亭阁的五开间宗祠建筑。

(3)铁仔山古墓群

简介: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臣田社区铁仔山南坡。该墓群墓葬数量多,分布密集,历史延续时间长、跨度大(自东汉至明、清),墓葬形制多样,出土文物丰富,为研究宝安地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葬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4)绮云书室

简介: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西乡小学内。由香港爱国侨胞郑姚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建,2009年重修。原建筑由前中后三堂、东书楼、西船厅、明楼、厨房、水井等组成,是宝安地区最大的私家书室建筑。现存建筑为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两廊庑组成。

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凤凰塔

简介: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凤凰村永凤路口。建于清嘉庆年间,1991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高六层,平面呈六边形,为六角六层砖石木结构风水塔,高约20米,是深圳塔阁建筑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黄氏宗祠古建群

简介: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包括黄氏宗祠(含祠前月池)、西庄书室和大王古庙。其中黄氏宗祠是主体建筑,创建于明代,历代均有维修,内有牌为纪念晋代南粤孝子黄舒而建,石横匾上镌刻“孝行流芳”,为深圳地区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座牌。

(3)锦庭书室

简介: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西乡小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广三路布局,中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右路两进一天井,左路为二层阁楼建筑,单开间单进。该书室规模较大,建筑形制独特,建造工艺较高,为研究宝安书室类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4)王大中丞祠

简介: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巡抚大街。建于清代,三开间三进布局。清雍正《广东通志·名宦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实行禁海政策,宝安地区百姓深受其苦,离任广东巡抚的王来任临终前向朝廷呈递《展界复乡疏》,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建该祠。

(5)文昌阁

简介: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固戍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均有重修。平面呈方形,首层长、宽各为4.2米。高三层,高约20米。一、二、三层的石门额上分别刻“联登凤阁”、“更上一层”、“会极”。


(6)永兴桥

简介: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桥头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是深圳市唯一一座三孔单跨石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展现出了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7)智熙家塾

简介: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壆岗社区北帝路与村前路交叉口。为壆岗越南华侨陈智熙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所建。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后两堂、两廊庑及后楼组成。是宝安区现存最早的华侨建筑,对研究本地华侨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8)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

简介: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燕川老村一区108号。始建于清代,2000年维修。原为燕川村素白陈公祠。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布局。1928年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曾在此召开。是深圳红色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

(三)宝安区非遗代表项目宣传展示

宝安区共有46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市级10项、区级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