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宝安新闻

宝安区“沙井蚝生产习俗”等项目入选第八批省级非遗

2022-05-24 来源: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24日讯(记者 曾舒琪)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批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3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2项)。此次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深圳市共筛选出4个非遗项目推荐申报,通过率100%。

宝安区推荐的“沙井蚝生产习俗”、“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深圳沙井螳螂拳”三个项目从全省236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10项、区级非遗项目24项,各级非遗项目在全市均名列前茅。现将三项非遗项目介绍如下:

沙井蚝生产习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沙井蚝民使用蚝拑查看蚝情

沙井蚝生产习俗伴随着沙井蚝业的萌芽与发展自然形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插竹养蚝”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沙井蚝业的生产实践,经过近三十代人的不断努力,摸索总结出“三区养蚝”的特色生产方式,是当地蚝民从事蚝业生产的智慧载体。

恢复妈祖祭祀仪式

与此同时,沙井民众的生活也以蚝业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及其习俗而展开,涵盖衣食住行、游艺、信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与蚝相关的众多物质空间与文化形式。由于工业发展的影响,沙井民众自发探索异地养殖模式,成功为沙井蚝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并为养殖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共同发展的模式。

金蚝节民俗巡游

在世代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中,沙井地区逐渐形成一种以蚝为中心的文化空间与生态环境,这也使得沙井蚝生产习俗延伸为一种极具中国蚝民特色的生活习俗与地域文化。沙井蚝民常年与香港地区、国内、国外沿海蚝业产区保持着密切交流,此类传承现状使沙井蚝的生产活动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秀实践。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

2019年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活动

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午时,众多民众聚集在西乡北帝古庙前,迎候北帝神像的“出位”仪式,随之将开始庙会大巡游活动。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是西乡民众为庆贺北帝诞而举行的大型民俗活动,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传承史。北帝是道教中的司水之神,西乡民众尊奉北帝为指引船只、保佑平安的神明。明朝中晚期是民间对北帝崇信最为普遍的时期,西乡北帝古庙亦于此时兴建。西乡人对北帝的信仰已经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五百多年来世世代代西乡人一直尊崇的民间信仰。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西乡人会聚于庙前举行一系列的庆贺活动,后改称为“北帝庙会”。

“飘色”表演是庙会巡游中的亮点。“飘色”,即是小演员在游动车构建的特殊舞台上,以凌空而飘的各式造型,演绎神话故事和历史剧人物。


香港宝安西乡同乡会每年都会派出队伍,参加北帝庙会的巡游活动

随着西乡人迁往港澳台及世界各地,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就成为西乡籍民众回乡团聚的盛会。每年都会吸引返乡民众达几万人,2019年三月三庙会期间,西乡籍返乡民众达十余万,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已成为联系港澳台同胞、华侨侨胞的文化纽带,是遍布世界各地西乡籍同胞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于凝聚乡情和传承文化都产生了不同反响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深圳沙井螳螂拳

传承人冼润长

上世纪20年代,祖师李崑山将螳螂拳(华林派)自山东青岛传至宝安沙井,后由冼应登等人发扬光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该拳术主要通过模拟螳螂的形态以协调身体各部位集中发力、攻防转换。华林螳螂拳涉及基本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医术、拳理拳法等,其中“十大拳种”为基本套路,“螳螂蹦步拳”为其代表性套路。

传承人冼润长在校园授课螳螂拳

在第四代传承人冼润长的推广下,螳螂拳在宝安、深圳及周边地区形成广泛影响力,2015年其应邀出席美国“‘华林派’45周年庆典”,并以首位华人身份受邀在波士顿大学体育馆传授螳螂拳;“2019年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冼润长在此项赛事中摘得拳术季军、器械第四名的好成绩,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在港澳、国际武术比赛上获得多项奖项及个人全能。冼润长创编的“华林派武术操”获得2020年“‘中华武术网络大讲堂’全球武术健身功夫秀网络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