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选址”区域环评服务平台。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林欣文/图)“‘智能选址’平台真不错,之前为了工厂落地跑了好多地方都不行,通过平台一键推荐,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园区!”“以前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差不多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现在最快半个小时。”近日,宝安区几名企业负责人受邀试用了“智能选址”区域环评服务平台后,纷纷称赞。
一马当先
全市首创,赋能高质量绿色发展
据悉,为贯彻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工作部署和综合授权改革首批清单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圳市实施环评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宝安区是深圳西部中心,大湾区CBD,先进制造业主力区,“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局,“三城”建设全面开启,“422133”为2022年绘就清晰的路线图。
为此,宝安区再次争当区域环评改革先行者,率先选取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开展改革试点,改革成果正式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从编制环评报告至完成审批办理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到6个月压缩至30分钟,预计一年全区可豁免项目审批2000宗,为企业节省环评费用3000多万元。
结合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同步打造了全市首个区域环评服务系统“智能选址”平台,通过构建一张评价地图、一份管理清单、一键选址流程、一站式服务链条,以数字赋能生态环境管理,切实为企业出实招,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平台已上线试运行,预计上半年可正式投入使用。
一图尽览
让生态管理要求实现共享共用
自开展区域环评改革以来,宝安区高标准推进试点任务。基于“三线一单”管控分区体系,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内容,将试点区域进一步细化为8大类23个评价单元,同步编制“23个单元+17个行业”的管理清单,以“绣花”功夫绣成“一张评价地图、一份管理清单”成果。
为推动改革加快落地生根,宝安管理局坚持同步编制,同步应用,以“区域环评图则”为切入点高效打造“智能选址”平台。
平台归集了1000多条管理清单要求,结合电子地图落实到具体一个个评价单元。公众通过一张地图便能全面、清晰查看各类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以区域环评成果为核心,平台依托智慧政务、智慧生态管控两大系统,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系统应用。目前已上线智能选址、综合查询、清单登记、互动咨询四大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共享共用,这张地图还能“动”起来。平台不仅汇集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生态控制线及大气、水、声环境功能区划等49个专题图层数据,更实时连接环境质量监测、污水管网分布去向、环境信访投诉等12类专项数据、45280条污染源数据,实现区域环评成果与环境质量的实时联动,为后续嵌入“多规合一”等平台打好扎实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智能选址”平台画好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底图,将为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产业布局、项目准入等方面提供科学化、高效化、精准化的决策支撑。
一键选址
让企业找厂房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平台找厂房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以后我只要在线上动动手指,再也不用来回跑啦!”
日前,某计算机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刘先生来到宝安管理局咨询项目选址,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他简单勾选几项信息,短短几秒,便找到10多个符合准入要求的推荐园区。通过详细比选,他拨通其中一位园区联系人的电话,表达了租赁意向,约定详谈时间,同时,还在平台下载了项目选址的环境咨询报告。
“平时接到企业咨询,问题很多,比如,某处厂房能不能开办,或者咨询厂房是否在水源保护区、生态控制线内,企业搞不明白还会来回跑。”宝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利用区域环评改革解决企业选址难、耗时长的痛点,让企业少走“冤枉路”,是平台打造的最大亮点。平台的“智能选址”模块,通过构建“查点位-判准入-荐园区-出报告”一套流程,企业方只需指尖轻轻一点,瞬间就能得到研判结果。
围绕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平台建立了一套涵盖规划管控、产业准入、生态要求、项目特征、周边敏感点等8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实时接入2000多个产业园区信息和宝安块数据中心的17万余条企业、建筑物等海量数据,结合空间技术智能分析,将具体项目选址研判的精确度提升到最高级别。
依托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BIM模型,宝安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应用场景,构建出首张环保管理领域的三维地图。平台创新构建噪声排放预估、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等多种三维评估模型,不仅可以展示辖区范围内360°全景,还能实景模拟污染物影响范围和排放去向,为区域环评项目的非现场踏勘配上“千里眼”。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智能选址”平台为项目环保准入按下“加速键”,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集聚、资源集约、治污集中的良好局面。
一站式服务
打通区域环评的“最后一公里”
以试点范围内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为例,区域环评实施后,该片区90%的项目将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只要按管理清单要求进行信息公开后即可开办。
为推动区域环评改革有效落地,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企业,平台推出定制环境咨询报告服务,让企业在豁免审批后也能对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看得懂、用得上、管得好”。结合选址点位及企业特征,对数据库内近千条管理清单进行智能匹配抓取,不到10秒钟就能量身定制生成可下载的环境咨询报告,简洁明了,不仅覆盖了以往环评批复提出的排放标准,还全面展示清单提出的产业准入、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管控、低碳发展等6方面要求。
企业采用一网通所办的账号登录平台,即可完成信息公开,系统智能实现“四个自动”,即自动判断管理类别、自动核算VOCs排放总量、自动提醒后续事项、自动推送数据对接,结合“人工+AI”全天候在线咨询,有效减少企业重复填报,完善全流程服务。
这些信息实时推送到污染源数据库等系统,通过建立“一企一档”的企业精准画像,与后续事中、事后监管无缝衔接,打通数据堵点,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智能选址”平台完善服务链条,大幅提升企业开办时效,打通区域环评的“最后一公里”。
宝安区域环评改革的推进,将有效促进政府职能由传统审批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环保意识由被动落实转变为主动承诺,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防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产业空间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据悉,接下来,宝安管理局将结合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的正式印发,进一步深化完善平台移动端应用,争取于2024年前完成区域环评全覆盖,奋力擦亮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