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学校开展身体素质练习和学校自主研发的跳绳操练习。
上星学校线上举办“超级‘星’声”校园争霸,展示你我的青春的舞台。
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针对低年段居家学生推出美术微课堂,孩子居家完成的名画模仿秀,惟妙惟肖,神态可爱。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刘强 通讯员 白姗 甘柳庭 曲晨 陈增旺 文/图)“太喜欢这个体育课了,做后勤的家长也能跟着跳……老师们辛苦了!”在中澳实验学校国际部小学某班的家长微信群中,一位家长课后抒发了这样一句感慨。
受疫情影响,全市各中小学本学期再度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对于音乐、体育、美术这类实践性、互动性、展示性较强的学科,线上授课为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平添了一定难度。但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宝安区各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围绕“五育并举”和落实“双减”政策,从多个维度积极“破题”,让音体美的线上教学依旧以轻松欢乐的氛围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
构建教学体系
强化巡查视导
为服务好全区线上授课的教师和听课的学生,区教育局在本轮疫情发生后迅速成立由相关科室、教科院组成的中小学在线教学工作组,在总结2020年“空中课堂”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宝安区中小学实际,出台宝安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教学管理“1+8”工作方案,即一个总的工作方案,八个子方案。居家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研员在线教学巡查视导便在其中。
同时,认真学习上级有关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文件精神,围绕宝安区中小学体育、美育教学工作特点,以“五育并举”和落实“双减”政策为指引,全面落实线上体育、美育课程与教学工作。其中,区教育局以课标为基准,以“宝安教学云”平台资源运用为依托,一主一备、一校一案、一生一方,通过自主管理+家校协同教育方式、在线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线上资源+线下资源教学内容等整合与运用,建构与实施基于课标的居家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实现全面开展、人人参与、素养发展宝安区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区教育局下属单位区教科院还制定了《2022年宝安区中小学体育、美育课程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巡查视导方案》,责任到组、分工到人,督促学校制定并实施学校、各年级的体育、美育课程与教学计划,并持续拓展交流深度,分享居家学习体育、美育的情况,开展同上一堂课、主题式项目交流等深度交流系列活动,挖潜校际交流的内涵,从更深层面发挥互学互鉴的作用。同时,持续创新教研方式,先后召开线上学科工作会议及专题研修活动,共享彼此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倡导学校开展线上竞赛、线上联欢会、社团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区教科院平均每周可完成800节左右的巡课记录及反馈工作,“从巡课结果上看,全区各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得平稳有序,很多学校还能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线上教学,颇受学生们欢迎。”区教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链条”支撑体美劳“并进”
为了全面达到教学效果,区教科院组织研制的“宝安教学云”平台学科教学资源,供学校学科备课、资源共享使用。如确有困难不能解决师生在线教学问题的学校和教师,由区教科院组织协调各方资源予以解决。同时,进一步优化“空中课堂”,极大地增强师生在线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有效性。
在体美劳促进全面育人方面,区教科院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强化以娱乐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学习内容为主,做到音乐课“一周一歌”或“一周一曲”(一周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或演奏一首乐曲),美术课“一周一画”或“一周一品”(一周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或一件手工作品),关注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并按照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价值,加强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努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线上的劳动课程同样被予以高度重视。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海裕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了日常劳动指引记录表,表中列出每日家务劳动项目及评价,并鼓励学生在“尚善云分享”上传图片,增加学生及家长的参与性。石岩湖学校开设的“云”劳动课程,以北京冬奥会为背景,开展了“中国红,中国结”劳动课活动,提高了学生和家长极大的参与热情。
教学别具特色
各校都有高招
体育运动是提高免疫力、主动防御疾病的最好武器,中澳实验学校便以此为指引,迅速组织体育骨干教师录制了一系列视频教程,并结合体育课线上教学课程同步推出,指导广大师生居家运动打卡、强身健体、科学防疫。“小学部编排有氧健身操,简单有趣易上手,强度适中;初中部针对中考项目,进行适合室内的徒手运动技术,保持体能,为返校后的大强度训练做准备;高中部注重拉伸,进行在学习之余能解乏的运动……”中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线上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该校体育老师力争把静态的课堂变得有效、有趣。
桥头学校的线上体育课则充分体现出学校的跳绳操特色,按照区教科院的工作指导,结合学校跳绳操的开展情况,体育教师把跳绳操录制成网课,课程既简单可行、科学安全,又颇具趣味性、创新性,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西乡中学艺术高考培养模式有着近20年的历史,是学校特色品牌。因此,该校的线上音乐教学也颇为值得关注。该校初中部的音乐线上课结合此前丰富的线上授课经验,利用各种软件如火如荼开展线上教学。高中音乐科组则通过开启微课、直播等形式,契合冬奥会、深圳疫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用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更是用“好声音”传递温暖、自信的力量。
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学则借助线上平台,制定了融趣味性、知识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线上美术课堂,保证与学生以高效、特殊的形式见面,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等效同质、家校师生共振同频。该校从小学到初中,结合不同学段特点,精心设置了诸如手工、创意绘画、超轻黏土雕塑、插花等多项课程,并在“多元课程主题学习活动”中推出《名画模仿秀》等特色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一时间,《蒙娜丽莎》《梵高自画像》等世界名画被争相模仿,学生们“脑洞大开”,创造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神作”。
“音体美的教学本身具备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巡课、视导,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全区各校都在尽最大努力继续提升学科的线上授课效果,其中很多创意也值得日后恢复线下课程借鉴。”区教科院体卫艺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