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头条新闻

建设最优人才生态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2021-11-03 来源:宝安日报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宝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要历史机遇,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不断强化宝安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人才支撑力量。

人才强区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宝安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以“一核两翼三阶段”总体布局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一核”是以数据支撑、科学规划、政策先行为核心的人才工作“指挥棒”。“两翼”是以大型科创平台和企业投放资源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翼,以及由“1+10+10+125”人才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和博联等人才组织、凤凰英才卡金融服务共同构建的人才服务翼。“三阶段”是由“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引才向“十四五”期间的资源育才进阶,进而实现环境文化聚才。

截至目前,全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4000余人,培育引进省、市、区科研创新团队两百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5842家,连续4年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中科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和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同时,宝安以更大力度回馈人才,近三年累计发放人才奖励补贴近15亿元,惠及2万多名人才。近三年供应人才住房1.3万套,为人才提供高质量医疗保险8000余份。

筑巢引凤

完善宝安特色人才政策体系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当前,宝安区正处于从“制造”大区转型为“智造”强区的关键时期,在保持对人才投入力度不减的前提下,宝安坚持“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进一步完善宝安特色人才政策体系。包括实施宝安卓越工程师计划,精准培育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卓越工程师、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力争未来3年培育引进首席工程师100名、卓越工程师1万名,全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重构人才评价体系,主动向用人主体放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提升优秀毕业生来宝安就业创业的吸引力,加大优质基础人才储备力度,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梯队建设储备力量。

与此同时,宝安区联动前海,在畅顺人才体制机制、与港澳科技创新全链条联动、构建湾区全生态链职业人才培养服务平台等方面,全面落实前海“扩区”重大战略。

贴心服务

营造有温度的人才生态环境

近年来,宝安以“店小二”精神,围绕人才的所思所想做好服务,以真情实意留才爱才,为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服务,积极营造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环境。

坚持科技赋能,优化人才保障。宝安创新推出人才大数据云图,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围绕人才管理、人才业务办理、人才服务工作,建立“一图四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区人才信息全掌握、人才业务全监管、人才服务全覆盖。今年,宝安人才大数据云图再次升级,重磅推出“宝安人才服务地图”,图文并茂展示各服务点的具体信息、服务内容等,同步提供咨询、活动预约、交通导航等服务。人才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地图上轻轻一点,就可导航去附近的服务点或预约相关服务。

为给人才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实惠的人才服务,宝安区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凤凰英才卡。持卡人才根据黑卡、金卡、银卡、铜卡四个档次可享受以下服务:享受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专享商事、税务、园区入驻等创业服务,“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金融服务,以及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机场、高铁贵宾礼遇等出行服务。

一直以来,宝安着力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积极满足国际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国际人才提供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窗口,搭建思想文化交流平台。在去年11月将新安街道打造成为深圳首批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的基础上,宝安今年创新打造湾区国际人才港,设置国际人才服务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海创中心三大板块,为外籍人才和港澳人才提供场地租赁、公司注册、融资对接、技术转移、员工招聘、个税返还、就业许可、出入境咨询等创新创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宝安国际化水平。

接下来,宝安将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围绕前海“扩区”和宝安“十四五”规划需要,靶向引进“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当好人才的“勤务兵”,把宝安打造成人才向往、竞相成长、追梦圆梦的魅力城区。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梁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