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宝安影像

走红色之路 致敬英雄阳台

2021-11-01 来源:宝安日报

石岩街道开发出“线上”党史教育平台“阳台山红色文旅”小程序。

石岩街道编写《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印记》党性党史教材。

登山节现场的舞麒麟表演。

红色实景教育基地全面展现石岩红色历史,党性党史教材“线上+线下”梳理石岩红色底蕴,红色记忆专题片生动展现石岩红色记忆,红色文旅地图引导市民重走红色路线,让市民在多维度“沉浸式”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和传承英雄阳台的红色精神。10月29日上午,“中国·深圳第十九届阳台山登山节”在石岩开幕,石岩街道同时发布“英雄阳台·四个一”工程,擦亮石岩红色文化品牌。

今年,石岩街道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成立由市、区党史专家组成的石岩红色文化挖掘调研组,首次全面挖掘整理石岩地域的阳台山红色遗迹和革命历史,全面还原了阳台山及石岩地区自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在此基础上,石岩街道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市城管局公园管理中心及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了“英雄阳台·四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囊括阳台山革命历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区、聚贤亭革命历史文化长廊等设施的阳台山党史教育实践阵地,编写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性党史教材,录制一部以口述历史为主的《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记忆专题片》,制作一张石岩红色文旅地图,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脚下这片红色土地汲取砥砺奋进力量,在红色实践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实景教育基地

从山下到山上,每一步都有红色故事

当天上午,阳台山登山广场上人头攒动,整装待发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广场有了新变化——修整一新的石砌台阶给市民提供了成片的休憩位置,环绕台阶竖起9块展板,上面记载着东江纵队的英雄人物和阳台山革命历史的主要情况;与此同时,广场西侧的五福堂敞开大门,阳台山革命历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区40多平方米的展厅展出阳台山革命历史概况、红色遗迹、视频资料和相关文物。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石岩街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广泛开展革命史料采集、梳理,还原石岩丰富又厚重的革命历史,打造囊括阳台山革命历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区、聚贤亭革命历史文化长廊等设施的阳台山党史教育实践阵地。

“东江纵队为人民,敢打敌人百万兵,建立各个根据地,巩固边区享太平……”这是流传在石岩的客家山歌《东江纵队顶呱呱》的歌词。石岩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大革命前后、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时期,石岩人民都参与其中,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岩的群众基础好,当时的乌石岩蕉窝村、龙眼山、罗租村、黎光村、水田村、石龙仔等地的群众思想觉悟高,成为革命队伍可靠的大后方。这里也因此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流传着许多革命故事。

“在广场上打造阳台山革命历史学习教育主题展区,让每天来广场休闲的市民能了解到这些故事,‘润物无声’地将红色故事深植市民心中。”石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阳台山登山步道中段的聚贤亭革命历史文化长廊,则向市民介绍了革命先烈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故事。在聚贤亭里,市民可以漫步在鸟语树荫间,阅读展板上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还可以走到革命烈士墙前,诵读阳台山英雄的感人事迹。

未来,石岩街道将把阳台山党史教育实践阵地打造成本土标志性红色纪念景点,成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市民了解阳台山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以及市民素质综合教育、城市文化推广的空间和平台。

党性党史教材

从“线下”到“线上”,鲜活故事满载红色记忆

以石岩红色文化调研成果为基础编写的《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印记》党性党史教材,由“红色历程”“红色人物”“红色纪念”三个篇章组成。其中,“红色历程”篇章记载革命年代发生在阳台山及石岩区域的重大事件;“红色人物”篇章讲述钟永恩、尹林平、曾生、王作尧等14位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以及各个时期石岩籍革命烈士英名录;“红色纪念”篇章介绍辖区内13个革命遗址遗迹。

石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本书编写组在深入市、区史志及党史馆查阅史书,请教有关文物和党史专家的基础上,将史证、物证与人证结合,并以《东江纵队史》《胜利大营救》《宝安县志》等为主要参考文献,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等文物资料,是极具史料价值的阳台山革命史的石岩篇章。这本书将成为石岩党校的党建基础教育读本,引导教育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讲“活”历史故事,也要用“活”红色资源。石岩街道整合辖区红色资源,开发出“线上”党史教育平台“阳台山文旅”小程序,市民通过移动端,“足不出户”就能随时学习党史知识、参观红色地标。只需打开阳台山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数字化平台,就可以阅读《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印记》全书,可以线上参观阳台山党史教育实践阵地,可以查看石岩红色文旅地图,可以了解到阳台山景区的最新动态消息,还可以报名参加线下活动。参观、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学、探学,石岩街道拓展出党史学习新途径。

红色记忆专题片

“抢救性”采访亲历者,从历史里看见未来

“我爷爷谢秀1936年在日本轮船上做厨师、卖酒,认识了同乡宣传抗日的青年曾生。在爷爷的支持下,曾生在我们龙眼山村建立了一个秘密的交通站。”龙眼山村居民谢日安在《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记忆专题片》中说,游击队员经常从周边地区转运战略物资和伤员到龙眼山村,他的叔伯——共产党员谢平为了保护这些战略物资被敌人抓捕,最终英勇就义。

石岩街道寻访老战士、革命人物及其后代、党史专家,以及石岩辖区的老复员军人、老党员、老堡垒户、知情人等,根据受访者的口述实录,录制以口述历史为主的《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记忆专题片》,多方面、多维地展现鲜为人知的阳台山及乌石岩的革命故事,透过革命人物的奉献精神折射出时代的家国情怀,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和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专题片中,石岩土生土长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叶幹青和曾参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邓耀明回忆起他们投身革命的经历;龙眼山村、水田村、黎光村的老村民讲述了自己目睹或了解的红色故事;党史专家分享了研究成果……《英雄阳台山——石岩红色记忆专题片》也是一部鲜活的集体记忆。未来,石岩街道还将以这部专题片为基础,制作系列影像资料,将红色资源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再现惊心动魄的红色历程。

红色文旅地图

重走英雄路,感受石岩红色脉搏

作为深圳的革命老区,石岩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每个红色地标背后都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石岩街道全力推进“深圳市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线路”落地实施,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将辖区各个革命遗址串连起来,形成多条环阳台山和环石岩的红色线路,勾勒出石岩65.9平方千米红色热土的绚丽画卷。

阳台山游击队员疗伤石洞、聚贤亭革命历史文化长廊、阳台山游击队员隐蔽石洞、“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隐蔽所蕉窝村遗址、乌石岩庙中共秘密联络站、东江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驻地(罗租)遗址、中共宝安县委乌石岩会议会址、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乌石岩革命烈士墓……翻看红色文旅地图,13个手绘的红色地标跃然纸上,每个地标都配有简介、图片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地标的具体定位,为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沿着红色旅游线路参观地标提供了一份详细“攻略”。

配合红色文旅地图,石岩街道设置了“忆往昔·石岩红色之旅”线上打卡活动。在石岩数字博览馆插入“红色印记”板块,形成石岩特有的红色文旅地图,党员群众均可在微信小程序上游览红色文旅路线,参与知识问答、兑换运动步数,了解石岩红色地标知识。未来,石岩街道将推出“党建+”英雄阳台山路线、重走东纵路、红色印记定向行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以城市打卡的形式,将石岩城区及阳台山革命遗址串连起来,组织党员干部“走石岩、温历史、看成果、促发展”,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好,为红色江山世代相传作出应有贡献。

沿“手作步道”重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

近年来,石岩街道深入梳理和排查革命文物资源,将反映阳台山及石岩区域的革命史迹、重要事件、战役战斗的遗址遗迹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追寻人证,固定物证,新挖掘出现存于阳台山中的三处革命遗址——“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蕉窝村遗址、阳台山游击队隐蔽石洞、阳台山游击队员疗伤石洞。

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蕉窝村遗址,依稀可以看见青草长藤覆盖下轮廓分明的住宅结构。《胜利大营救》《东江纵队史》等史书记载,1942年春,邹韬奋及夫人和儿女、胡绳夫妇、戈宝权、沈志远夫妇、葛一虹、丁聪、于伶夫妇、叶籁士、高汾、殷国秀、盛加伦等文化名人在此处隐蔽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医务所后来也搬来此处,这里也曾发生过多次游击队抗击国民党顽军的战斗。

阳台山游击队员隐蔽石洞至今仍存留有居住过的痕迹。《宝安红色史迹》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的指战员曾在石洞内隐蔽,指挥游击队对敌作战,也有游击队伤员在山洞内养伤治病。

而经龙眼山村本地老人叙述,阳台山游击队员疗伤石洞曾经是游击队员藏身疗伤之处。1958年,曾有三名在此疗伤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专程找到龙眼山村民,寻至此处石洞,缅怀一起战斗的战友。

石岩街道将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三处革命遗址。其中,“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蕉窝村遗址将配建野趣盎然的“手作步道”,未来市民可沿着步道前往遗址,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