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高振:立足技术自主创新,研发电磁测量系统

2021-09-30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才之问:从华为辞职,出国攻读博士;毕业前夕又毅然放弃在高校做科研的机会,回国创业……是什么让他作出如此选择?这看似有些“疯狂”的选择背后藏着怎样的雄心壮志?

人才名片:国家级领军人才,2018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得2019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9年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共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世界上首次实验实现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审查中)。

拒绝稳定 超越自我

2013年3月,高振从华为辞职,决定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中。“我一直都想做技术研发。”坐在明亮整洁的办公室里,这个温文儒雅的创业者说话简明扼要,语气却异常坚定。

就当大家都以为高振要一直留在高校做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时,人生的另一个“拐点”出现了。

博士毕业前夕,师兄许弘毅邀请他一起回国创业,进军电磁测量行业。高振迟疑了,虽然电磁测量与他博士攻读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密切相关,也是他熟悉的领域,但创业并非儿戏。

一旦选择了创业就意味着要面临波峰波谷般大起大落的惊险,甚至是失败。不少平凡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向成功,但隐藏在背后更多的是那些黯然退场的创业者。

相较于创业,高校的工作要舒坦、稳定许多。当时,身边的同学大多都选择去高校工作,高振的师兄弟们也都加入了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做特别研究员或副教授,导师也希望其留在高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高振调试设备

然而深耕电磁学多年的高振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国内电磁测量技术及装备还受制于人,整个电磁测量行业几乎都被国外企业垄断,一台紧缩场天线测试设备的起步价就要卖到200万元人民币。

一边是“卡脖子”现状、一边是稳定的生活,思来想去,高振决定创业,用自身所学,尽可能填补国内电磁测量行业的空白,研发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电磁测量设备,解决“卡脖子”难题。彼时,他已在高校做了近五年的科研工作。在此之前,创业是他从未有过的选择。

“所有的科学研究,如果没有落地到最后的产品和服务上,实际上也只是象牙塔中的思想的游戏。只有真正地把科学研究落地到产品和服务上,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高振如是说。

择宝而栖 身心两安

创业“长征”的第一步除了找准方向,还要确定位置。高振同合伙人前期做了大量“功课”,最终敲定将企业落户深圳宝安。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铺开,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就宝安区而言,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风口,高振笃定宝安未来发展势头强劲,并充满无限机遇,决定到宝安“闯一闯”。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宝安区是深圳市的产业大区、制造业大区,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在宝安,高振可以轻松找到研发电磁测量设备所需的机械设计、电气系统集成等资源,“宝安智能制造业基础,我觉得是全市最好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保证公司高效运转。”他说。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对于已经成家的他来说,宝安给了他一份保障。除了创业者这一身份,他还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宝安区的人才政策,涵盖住房、入户、子女入学、创业扶持、医疗等方面,让高振吃下“定心丸”,能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创新创业,也让他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感。

创业的决心除了创始团队拥有长期艰苦奋斗的韧性外,更来源于政策扶持的兜底保障网。正如高振预料的那样,企业一落地宝安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政策暖风,相关职能部门以“保姆式”服务为人才“量体裁衣”送政策。

不久,他就凭借先进的电磁测量核心技术及独特价值,获得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资助、宝安区出国留学人员创业配套资助。同时,高振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关于世界上首次实验实现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的研究成果的论文,也顺利获得了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发表学术论文奖励。

▲专利证书展示墙

无需准备复杂的申报材料,也不用一趟一趟地去窗口递交材料,只需网上操作,就让他这个热血追求创业梦想却两手空空的年轻人,信心十足、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的命脉,企业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资金,所以每一笔资助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高振坦言。

在宝安,光芒不会躲在云层背后,永远照耀努力的追梦者,让每个个体干事创业、增长才干、成就事业、享受生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自主研发 创新引领

在众多创业者中,科技型创业者是特别的存在,他们不仅拥有前瞻和先进的专利技术,还有各种政策的倾斜以及专项资金扶持,让不少人都对科技创业充满向往。

许多人看到的是创业者成功后周围环绕着掌声和鲜花,很少有人看到创业的华丽外衣之下是小部分的甜里掺着艰辛、汗水、挫折。同样,高振的创业之路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般顺利。

创业方向虽是高振熟门熟路的电磁学领域,但实际操作并不简单。

“科学研究和产品的鸿沟就在于,越前沿的研究,就越难转化成产品”。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中间需要经过很多“坎儿”,例如测试设备研发和实验样品加工在科学研究中不用考虑成本,但是转化为产品就要考虑量产化可能性以及成本、稳定性、易用性等诸多因素。

不仅如此,做产品与高校做科研不同,研究开发不仅仅要考虑到设计、算法、测试,还需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密切结合实际应用,注重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

即便在实验室中做过上百次实验,可高振终究缺乏市场经验。在研究中使用顺畅的设备出货后,却收到客户“不好用”的反馈。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面对“差评”,高振没有气馁,和合伙人反复推敲打磨产品细节,夜以继日进行试验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地推翻、重做,不断摸索、计算、实验和改进,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产品性能做进一步的提升,使之具备稳定性、安全性与易用性。这也是凌波无线第一台成熟的设备NFS01。

第一台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为他注入了一丝能量,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他心中,电磁测量前景无比光明,但前行更需奋斗。

随后,高振以破竹之势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相继推出凌波NFS02二维桌面式系统、凌波NFS03三维落地式系统等。截至目前,高振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1项审查中)。

▲高振介绍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凌波无线电磁扫描成像系统是世界上首台科研及教学电磁扫描成像设备,首次使得不可见的电磁波可视化,不仅达到了行业内领先水平,还具有创新和开创性的意义。

在科研应用中,系统可对天线、波导、电磁人工结构等器件进行快速电磁成像,帮助科研人员获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上,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磁波,并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拼搏不止 逐梦向前

为了推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电磁测量设备的普及和推广,高振在全国各高校来回飞,宣传展示设备、洽谈合作,争取新的订单及合作机会。

性格原本较为内敛的他“豁出去”了,亲自上阵推广展示产品。客户却兴致缺缺,避而不谈合作,他因此还吃了好几次闭门羹。

有的客户或认为电磁学和自身研究的领域相关性不大而拒绝合作。某高校一名做无损探伤研究的教授就以无损探伤与电磁学相关性不大,不需要电磁扫描成像系统来介入研究为由,回绝了高振。

何以打动客户?唯有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产品或服务,使客户从中获取价值。“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产品帮助客户探索更多的东西,为他提供额外的价值,他才能最终接受我们的产品。”高振坦言。

吃闭门羹后,高振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回到办公室翻阅各种关于无损探伤的文献资料,研究无损探伤现有实验方法、科研成果,以及突破点、缺陷及不足,并钻研电磁测量在该领域的使用,优化实验方式方法,探寻出更多的实验数据。

做足“功课”后,高振又数次上门向教授讲解电磁扫描成像系统可为他的研究取得哪些突破,如何为研究提供更精准的数据等。教授也因此看到了系统的价值所在,与高振签下订单,达成协议。

高振和合伙人交流

仅用三年的时间,凌波无线就陆陆续续攻克下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其中不乏慕名前来寻求合作的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仅如此,凌波无线系列系统凭借便宜的价格、稳定的性能、超高的性价比获得了一批海外客户的青睐和选择。

目前,凌波无线已是国内科研级电磁测量设备出货量最大的企业,并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维度需求。

在未来,凌波无线将把握5G、工业物联网等新机遇,积极布局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工业市场,朝着成为电磁测量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前进。

“不断超越自我,无止境地创新”,这是高振的人生写照。创业三年,他经历了创业过程的酸甜苦辣,但始终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在电磁测量领域内苦心耕耘,攻坚克难,奋力开创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新局面。在创业路上,他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扬宝安人才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的探路精神,激扬砥砺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