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罗昌杰:做千家万户出行安全的“守护者”

2021-09-30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才之问:创业之路甚艰难,为何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离开,“偏向虎山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多项空白,是如何从0到1做起来的?短短六年间,公司是如何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

人才名片: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后备级),2015年创办的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工业强基一条龙”示范企业、深圳市中小企业创新百强,设立有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相继攻克了核心材料的生产工艺,自主研制出核心材料的成套生产装备,成功填补了安全防护领域多项空白,相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相关产品的国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以致用 逐梦宝安

中国航天技术,代表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是耀眼的中国名片。对这种高精尖的技术,罗昌杰充满了热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邓宗全。毕业后,他来到深圳先进院,与樊建平院长、杜如虚院士、何凯主任等一众卓越的学术前辈共事,继续从事高端装备、复合材料与功能材料的设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五年间,罗昌杰从助理研究员一路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带头组建科研团队,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并全部结题,发表论文15篇,申请专利超50个。

虽然科研之路越走越顺畅,罗昌杰却毅然跳出“舒适圈”,转向充满未知的荆棘创业路。“我们哈工大人都有一颗朴素的初心,希望学以致用,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在工程领域进行实际应用。”罗昌杰坦言不满足于做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更希望把所学习到的工程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造福人类,而创业这条路无疑离梦想更靠近。

选择创业,罗昌杰没有犹豫;选择梦想起航的“第一站”,罗昌杰也早有了心仪的选址——深圳市宝安区。

乾行达交通轨道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尚在深圳先进院工作期间,罗昌杰就已经与宝安区结缘。他曾多次获邀担任宝安区科技赛事的评委,从中观察到宝安区聚集了大量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是一片适合企业孵化成长的沃土。同时,在数次当评委的过程中,公开透明、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凡有才之士在宝安区都能被看见、被扶持,他相信只要有核心先进的技术、创新创业的想法,定能在这里生根发芽。

渐渐地,他梦想的蓝图与宝安交织在一起。

攻坚克难 自立自强

2015年3月,罗昌杰在宝安区沙井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乾行达”),并迅速地重新组建起曾经一同研究月球着陆缓冲器的团队,试图探索如何实现航天软着陆技术在实际产业中的应用。

尽管从最熟悉的研究领域开始,但罗昌杰团队在实践中仍然屡屡碰壁。

蜂窝壁障

团队研究发现,具有被动安全系统的列车在碰撞时,可通过一系列的吸能器及结构实现最大限度吸收不同的能量。简言之,吸能器能为列车乘客的安全保驾护航,铝蜂窝吸能器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轨道交通车辆吸能器。

然而,我国当时还远没有掌握铝蜂窝吸能器的关键技术。为了攻克这道难题,罗昌杰带领着核心技术团队在全国东奔西跑,向学校的导师、行业专家不断请教,与客户面对面讨论交流,“那时候我们有80%的时间待在外地,住最便宜的酒店,买最便宜的机票,能省则省,创业初期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节约,但工作起来十分拼命。”

经过半年的努力,团队攻克了吸能器核心材料的生产工艺,自主研制出核心材料的成套成产装备,成功填补了国内安全防护领域多项空白,最终一举夺得澳大利亚悉尼轨道客车项目二期合同,获得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还有更激动人心的收获是蜂窝吸能器进入中国制造2025的先进轨道交通领域鼓励推动的新材料之一,对于公司未来布局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业好比攀登,需要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山,永无止境。

罗昌杰自创业后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年关难过”。2015年6月,团队与项目方联合攻克一项关键安全防护难点。罗昌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由于技术难度过高,深受团队成员的质疑,担心无法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注册资本金才到位200万,资金非常紧张,甚至出现了难以发出工资的窘况。

彼时,团队成员们都只领着远低于市场价的薪酬,纯粹凭借着作为科研人员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一步一步熬过来。“我们既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要克服工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但幸得我们团队共同努力。”

智能防撞缓冲系统

百折不挠 凤凰展翅

关关难过,关关过。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产品交付,每个环节对于罗昌杰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2016年秋天,罗昌杰接到的第一个客户需求,是马来西亚机场线列车的排障器。事实上,这是一个别人都“瞧不上”的项目,客户需求量少,一共才需要12套产品,利润率不高。不过正是如此,团队才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小项目也不容马虎。为了这个项目,罗昌杰还特地组建了专业的仿真团队、设计团队,通过电脑模拟野猪撞击列车的过程,计算出应力曲线,进行排障器结构优化。3个月内,团队不仅交付了符合技术要求的排障器,而且开发出针对轨道列车防撞吸能的仿真软件,顺利拿下单子,获得了第一个供应商资质。

马来西亚机场线列车排障器项目是一块敲门砖,团队成功打开了机会的大门,陆续收到更多的单子。在与海外企业同台竞争的情况下,罗昌杰团队更是彰显出了中国企业强大的科技硬实力。

上海地铁的项目上,作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乾行达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技术,击败三家海外企业,成功中标。汽车安全测试中的某个配件,全球只有5家企业供货,英国、法国、美国,还有一家中美合资的企业,乾行达是唯一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

2021年8月,乾行达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罗昌杰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标志,公司已顺利完成了1.0版本⸺从第一年不到10个人的团队发展到200人,在哈尔滨和佛山建造研发生产基地,业务范围囊括空、天、海、陆、轨等多个领域,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0-25%,相继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2021年,公司申请的专利总数超200个,位居国内交通安全防护细分领域企业专利申请量前列,并获评一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罗昌杰携产品参加第十九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6年来,团队上下一心、艰苦拼搏,乾行达茁壮发展为“小巨人”,公司2.0版本正徐徐展开,“我们规划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更大的突破,技术层面上有更为纵深的发展,同时在应用的场景上有更广阔的空间,目标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罗昌杰谈起公司发展的未来,是笃定而从容的。

使命召唤 心系社会

纵观现阶段的小有成就,罗昌杰常常心怀感恩,尤其庆幸公司落户到宝安这块福地,收获资金、人脉、资源等各方面的关怀与支持。

2017年,罗昌杰团队参加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宝安分赛区第一名和深创赛先进制造行业冠军以及国赛优秀奖,各级政府部门给予的各项无偿资助和奖金累计约400万元,另外深圳市科创委还提供了250万元的无息贷款。

这对于当时发展规模还非常小的乾行达来说,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荣誉激励,都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不仅让团队活了下来,还无形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让创意的想法落地。在宝安区的滋养下,稚嫩的团队迅速成长为“小巨人”。当宝安乃至国家需要他时,“小巨人”一马当先站出来了。

“抗击非典,要发挥工科院校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国难当头,要尽科技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想方设法解决目前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邓宗全院士对学生的谆谆教导,罗昌杰一直言犹在耳,把科技工作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刻进骨子里。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罗昌杰没有丝毫犹豫地带领团队研发智能红外体温筛检系统。“科技工作者就是用专业特长以另一种形式来保护人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罗昌杰常常以心系民族社会的家国情怀自勉,利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百姓,他责无旁贷。

智能红外体温筛检系统

连续七天加班加点、反复研究,罗昌杰团队在具备红外智能测温领域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升级了人脸识别跟踪程序,研发出IT400系列智能红外体温筛检系统,能够对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员进行体温的快速筛检,能够快速、智能、高效排查SARS、埃博拉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人体发热症状。目前,这套设备已投入到市内地铁车站、疾控中心、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人流密集场所中实战应用。此外,罗昌杰团队还和邓宗全院士团队合作,针对疫情重点区域、医疗条件欠发达区域,以及短期隔离、治疗等需求,在SARS版本上进行全面升级,成功研发了全新的负压隔离病房,应用到抗疫一线。

“以科技创新让出行更安全”,是罗昌杰的美好愿景。无论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还是老百姓的日常出行,都是他所关注的。创业六年,罗昌杰不断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个人的奋斗、团队的事业,与宝安高质量发展大业同频共振,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