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阳如坤:践行“快乐奋斗”哲学,开创智能科技新态势

2021-09-30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才之问:从事多年机器研究,为何跨界进军锂电池行业?42岁再度创业,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一步一步往前?致力于成为新能源行业的ASML的愿景背后承载着怎样的家国情怀?

人才名片: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起享受广东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成为深圳市专家库专家,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特支人才”。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刘永龄科技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13项;牵头制定《汽车动力蓄电池工程装备发展路线图》,参与编著《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顺应时代 锚定宝安

一路走来,阳如坤的命运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扣。

198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阳如坤被分到了四川自贡的一个三线锅炉厂。工作两年多,阳如坤明晰了中国工业基础的实践表层。

1988年,阳如坤考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6年多机器人研发与7年多机器人应用,造就了他精湛的科研能力与坚韧的探索意志,也为他南下发展蓄养了磅礴能量与宏大志向。

2000年,阳如坤接受单位指派,南下深圳植根中国的“机器人制造梦”。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深圳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点燃了机器人行业在珠三角的星星之火。

从这之后,深圳成为了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最佳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追逐机器人自动化梦想。

与此同时,阳如坤却将触角伸向了另外一个国内发展空白的领域锂电行业。

“在‘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的支持下,2006年我开始着手创办吉阳。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因为当时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锂电池节能环保,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回想当年创业之初的情景,阳如坤说“那时候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机器人,是需要最基础的自动化锂电装备。”阳如坤认为再创业完全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这当然也包括创业基地的选择。“当时的宝安已经聚集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创业环境好,开放包容且政策好”,对阳如坤而言,宝安是不二选择。

事实证明,阳如坤的选择是对的。

得益于宝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吉阳在宝安快速找到了合作伙伴。“在深圳其他地方没有类似的企业,你甚至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加工厂商,但是在宝安可以,对于我们这种高精密制造行业实在是太方便了。”在阳如坤看来,宝安兼容了技术与制造两方面优势,在潜移默化中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外部资源与内在上升空间。

得益于宝安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吉阳迅速在宝安找到了“家人”。公司从最初的只有一个人到每一次增长,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产业技术研发人员,在宝安开放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支撑下,吉阳的人才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了。目前吉阳智能有员工近1300余人,研发团队300余人,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国内外。

阳如坤指导团队工作

得益于宝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吉阳在宝安获得了“安全感”。“政策上的支持,给予了制造产业很大的激励”,对此阳如坤深有感触。“在资金、场地、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大力帮助,每年都会有相关单位关注我们的发展,提供一些对口服务给我们;对个人,尤其是人才,也给予了政策上的优待,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也是大有裨益的。”

而今,吉阳扎根宝安十五年,已成长为行业里的参天大树,引领着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方向。阳如坤说:“作为宝安区人大代表,我也会更好地回馈宝安这片土地,回馈社会,回馈国家。”

专注研究 敢于突破

“企业最好的回馈,莫过于不断创造有用的价值,造福社会。”这是阳如坤最朴素的价值观。

吉阳落户宝安的十五年来,从最初单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起步,发展成为以锂离子电池激光模切、卷绕、叠片、组装制造、注液、化成制造装备技术等为主的多元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生产装备的关键核心难题,奠定了锂电制造装备的基础,也为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基础贡献。

企业的创新发展是领导人战略智慧的体现。在阳如坤的带领下,吉阳申请了近600项专利技术,其中65%是发明专利,在电池制造高速智能卷绕机、激光模切机、高速智能叠片机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阳如坤本人的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他说:“吉阳要发展,要注重技术改进,更要注重基础研究。”

“重视基础研究,不急功近利”阳如坤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员工眼里,57岁的董事长阳如坤对于研究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董事长一直都在研究的第一线,有很多技术难点、标准制定等,他都亲自参与。”

数十年来,阳如坤积极投身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投身产业研发前端,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持续推动着锂电池产业应用发展。

“吉阳智能走的是自主创新的路子。”阳如坤笑着说,“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还有我的一堆想法和研究。”画图、招人、研究、开发……一切是从零开始的。在最初的研发过程中,他一边做老师引着技术人员走向锂电池前沿科技,一边做研究员与技术人员共同攻克重难点,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吉阳走上自主研发的时代新路,也为动能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人员。

吉阳专利墙

吉阳是业界公认的锂电装备的‘黄埔军校’,目前可以说锂电装备领域70%左右的技术人员都是吉阳智能培养的。”阳如坤说,注重研究,注重创新,尤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这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快乐奋斗 砥砺前行

提起小时候,阳如坤笑着说:“有点苦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力低下,日子过得清贫。阳如坤的父母坚信劳有所得,乐观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着阳如坤的价值观。“那个时候,有一次,我们多拿了一点点生产队的东西回家,就遭到了我父母严厉地责骂;相反,如果说今天劳动多了一点,多做了一点活儿,你对队里有贡献,对家庭有贡献,哪怕是吃了亏,都会得到奖励,父母也会特别开心。”

成年之后,阳如坤懂得了父母朴素的价值观背后的意义,“我所理解的成功是达成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达成之后获得的正向激励不断循环往复,人自然乐观向上;其次就是一定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多年之后,阳如坤把自己的生活智慧融入了吉阳的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的文化不同,阳如坤提出了“快乐奋斗”的主题,“奋斗,就是全力以赴做正确的事情。快乐奋斗是说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工作,努力工作的同时并用心感受从工作中获得的快乐。”

这样的企业文化与吉阳的发展实际无疑是紧密贴合的。十几年来,吉阳砥砺前行,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发现问题找源头、探机理的大制造理念,先后开创了“卷绕机”“叠片机”“激光切割”“组装线”“注液机”等技术工艺先河,开辟出一条属于吉阳特色的中国锂电池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锂电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科研之路异常枯燥漫长。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需要研究人员无数次地试验与日夜的钻研。2014年锂电设备市场上开始广泛采用“激光切割”工艺技术,而这一技术是阳如坤带领团队不断试错、用了6年的时间研究出的成果。

激光模切

创业之路异常坎坷艰辛。每一次往前迈进都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与无畏的进取之势。2012年市场风向有变,加之政策的不明朗,很多人对于锂电池的市场前景产生了质疑。吉阳也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股东退股,客户退单,资金短缺,人心不稳……面临诸多困境,阳如坤坚定不移“市场不稳那就专心做研究”,终究还是带着吉阳人走向了光明大道。

当被问及“如果失败了,怎么办”,阳如坤笑着说“如果这个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么就是正确的事情,全力以赴就不会失败。”

家国情怀 使命担当

阳如坤认为的“正确的事情”有很多。

20年前,怀抱着“学以致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阳如坤一边用多年的理论积累持续开发机器人应用领域,一边以科技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开拓锂电装备行业。

15年前,阳如坤开始带领团队研发锂电装备,自主创新设备,开启锂电装备国产化之路,助力制造强国。

10年前,阳如坤开始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与更新,联合多方,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人权益,促进公平公正。

吉阳参加宝安区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发布会和工业互联网资源池企业推介活动

近年来,阳如坤上下求索,开始积极推动国内电池装备领域乃至制造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以期规范行业秩序,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助力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外人看来,阳如坤为人处世处处彰显家国情怀。对待自己“不务正业”的,是这么解释的“我母亲对我的教育就是说,你多干点活对你自己没坏处”。

家国在心,使命担当,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去做。从步入工作开始,阳如坤就始终以科学家的精神要求自己,求真创新,以恒久的信心、意志和能力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不断成就自我,造福社会,回馈祖国。

“面对利益诱惑,要多一些家国情怀”,阳如坤经常引导员工树立宏大的价值观。目前,吉阳团队已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先后承担了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深圳市科创委、经信委、发改委技术开发、技术攻关等项目。

未来,阳如坤还会继续倡导并推进统一电池规格、制定制造规范,提升制造质量、制造安全及产能等工作,为国家节能环保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未来,阳如坤还有很多梦想要实现,他希望公司成为新能源行业的ASML,他说:“想要促进制造产业长远精细发展;想要做一个更高水准的切合人们生活的机器人;想要在太阳能领域再做出一些新的探索;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