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位于宝安的外环高速(一期)将成为深莞惠都市圈融合协同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伴随着最美线路地铁11号线的开通,宝安辖区被地铁1、5、6、11号线4条地铁线路织就的更加紧密。
优化后的茅洲河慢行体系可横向贯通宝安山海廊道。
鸟瞰创业立交犹如宝安交通“之眼”,见证宝安交通十年蓬勃发展。
远眺宝安大空港片区,宝安机场、沿江高速以及建设中的机场东枢纽和深中通道,展现出宝安的海、陆、空、铁四维交通路网。
从宝安出发,大湾区一小时,你可以去哪里?深圳机场不到2小时可飞抵上海;深中通道20分钟到达中山;穗深城际公交通达广州;外环高速开车直驱坪山。十年来,宝安湾区核心地位凸显,城市能级提升、引擎功能强劲,一大批城市新地标串珠成链,与前海、珠江东西岸城市联动融合,逐渐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站在“双区”建设的大风口,面临“双改”示范的历史机遇,宝安交通正全面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交通网络格局、优化治理能力与体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海陆空铁纵横交错
宝安湾区之核大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从公路到空港,从轨道到跑道,“海陆空铁”同频共振,宝安的交通出行囊括了各种出行方式。
海
客运直达大湾区5城
远洋货运往返欧美
从宝安机场客运码头出发,一小时内可以直达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中山5座城市。据机场码头相关负责人介绍,香港机场航线航程约45分钟、澳门航线航程约70分钟、中山航线航程约45分钟、珠海航线航程约60分钟、广州航线航程约35分钟。旅客抵达机场码头后,可无缝换乘免费接驳巴士前往航站楼,节省时间。在深圳机场码头和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之间,每天均有多班免费穿梭巴士往返,方便又快捷。未来,深圳机场码头还将筹划开通至琶洲、顺德等港口的客运航线,借助“机场+码头”的空海联运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提供精准服务,为城市间商务经贸往来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有着“大湾区电商快船第一港”的宝安大铲湾码头,进口汽车、水果,出口基建设备、电动车辆,远洋货轮川流不息,今年迎来了逆势增长。据大铲湾码头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以来,大铲湾码头每天均装卸货柜超5000个,且每天有2至3条外贸船靠泊,航线覆盖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截至8月15日,宝安大铲湾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货运增长快,航线布局更优,如去年6月新开通的ZEX电商快线,该航线从大铲湾码头装货后到达美国洛杉矶只需14天。此外,宝安综合港区、空港客运码头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宝安湾区海上枢纽优势将进一步带动总部经济、航空科技创新、临空高端商务、海洋经济四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陆
两横四纵织就湾区往来快速路
作为深圳市“十横十三纵”干线道路网规划的重要一“横”,2020年12月29日,备受关注的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一期正式开通,起点正位于宝安。项目起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路线自西向东经宝安区、光明区、龙华区、东莞市、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终点接盐坝高速公路,全长约93公里,其中深圳段76公里、东莞段17公里。路通则财通,外环高速公路将成为深莞惠都市圈融合协同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一桥飞架,重塑珠江东西两岸发展格局。在珠江口海面上,深中通道中山大桥西塔已经完成封顶,伶仃洋搭桥开始架梁,东人工岛基本成形,沉管隧道E11管节完成沉放安装,隧道建成总长达1773.5米。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2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每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预计2021年,深中通道将完成中山大桥和伶仃洋大桥主塔的施工,东人工岛也将进行首个超宽管节沉放施工,整体工程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之后,珠江东西两岸将新增一条交通大通道,深圳至中山车程仅需20分钟左右。围绕着深中通道,机场南路、机荷高速、沿江高速二期工程都将和深中通道紧密衔接,构成了宝安高快速路网的重要“第二横”。
此外,沿江高速、广深高速、南光高速、龙大高速呈现出四条“纵路”,“两横四纵”织就了宝安前往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往来快速通道,依托交通核心优势,高快速路网将全面支撑城市产业、商住、休闲服务等发展。
空
国际客运繁忙与60个城市通航
十年前的宝安机场二跑道刚刚投入使用。现在,宝安国际机场年起降32.03万次,客货业务高速增长,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增至60个,位居国内机场排名第三。
作为“双区”建设重要的战略基础性设施,为更好地发挥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城市发展中的“动力源”作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已全面铺开。2020年3月17日,总投资123.3亿元的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可满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保障目标。同年11月,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实现全面封顶,为卫星厅及其配套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机场卫星厅正进入“精装修”阶段,力争于今年按期投入使用,届时,从T3航站楼到卫星厅只需3分钟。
三跑道开工、卫星厅主体工程完工、B2货站竣工,机场东枢纽、T4航站楼等重大项目也进入规划设计,一系列新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平台的精准布局,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和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夯实基础,更好地助力“双区”建设。
铁
城际铁路湾区跑高铁枢纽地下造
8月5日,随着高24.4米、宽6米、重20.6吨的最后一幅地连墙钢筋笼缓缓吊起,顺利入槽,深大城际先开段黄麻布站前明挖段围护结构顺利完工,宝安继穗莞深城际后又迎来一条在建城轨。
深大城际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线路起于深圳宝安机场T4站止于聚龙站,途经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和坪山区,宝安境内设有T4枢纽、机场东、石岩中心三站,是集城际快线、区域快线、机场快线、旅游快线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际铁路。穗深城际铁路,是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东岸城市群的市郊铁路,目前穗深城际铁路一期工程已经通车,深圳段站点全在宝安,二期工程(在建)线路将延长至深圳前海片区,增设西乡、宝安、前海三个站点,未来,这条广深客运大通道将使广州、东莞和深圳三地与珠江东岸的诸多地区进入“一小时经济圈”。
作为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深圳机场东枢纽则将在西部空港片区超过100公顷面积的区域内,开启宏大的“地下造城”,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根据《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方案,深圳将新建机场东枢纽,按照6台14线规模在地下设站,为深茂铁路等线路办理始发终到业务,并与机场航站楼无缝接驳,形成“空铁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东枢纽规划由城市轨道1、12、20、26号线接驳,并与深大城际线、机场捷运系统换乘,集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形成深圳市对外交通的新门户、新标杆。
公交慢行多网融合
宝安公共交通出行品质越来越优
地铁4线汇聚、公交百米覆盖,慢跑绿道串联起宝安的山海湖滨,非机动车道、无障碍城区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地铁
共30个站点出行好方便
说起近十年市民对交通的最大印象,多条地铁新路的开通建设,给无数宝安群众带来了出行便利。十年前,宝安仅有地铁1号线,1条线路8个站点。伴随着最美线路地铁11号线的开通,宝安辖区被地铁1、5、6、11号线4条地铁线路织就得更加紧密。据统计,宝安段地铁总里程为65.05公里,轨道站点共30个;轨道线网密度为0.286公里/平方公里,站点密度为0.136个/平方公里。未来,宝安区总体规划15条城市轨道线路,地铁15号、18号、26号等多条轨道将相继开工,轨网密度不断增加。
记者从市交通部门获悉,目前,市轨道办正在加快建设宝安的3条轨道,分别为轨道12号线(一期,2022年建成)、13号线(一期,2022年建成)、20号线(一期,2021年建成),宝安段在建轨道总里程约43.03公里、站点13个。该局也正在积极争取宝安区内15号线、18号线、20号线(二期)等更多线路纳入深圳市轨道五期建设计划。依托轨道四期及调整、五期建成,全面推动区内轨道快线、普线、小运量轨道交通融合,构建面向多元需求、覆盖城区主要轴带和节点的多模式、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提升全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支撑新桥东、“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重点片区发展。
公交
微巴社区里串门
公交路边招手停
地铁线网通达各地,公交也实现了招手即停、按铃即下。2021年4月16日,宝安首批高频接驳公交专线正式开通,B630等7条接驳线路将地铁口和住宅区、办公楼以及商场、景区连起来,市民上班上学、购物游玩都能坐公交无缝换乘地铁,“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迎刃而解。值得一提的是,高频接驳公交专线还创新服务,沿途设置招呼站,市民可以招手即停、按铃即下,招呼站没有乘客上下时可直接越站,线路更加灵活高效。
近年来,宝安公共交通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区公交线路共251条,宝安也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社区微循环巴士,不断延伸公交服务网络,让更多市民出门就有车坐,满足“双区”发展战略驱动下,宝安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的新要求和市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品质交通的新期待。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率先以松岗+燕罗和沙井+新桥两大片区为试点,实施了片区枢纽组织型分层公交网络重构工作,围绕轨道站点和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站点建设,重构公交骨架网络,同时强化支线、社区微巴优化调整,强化片区微循环,实现“零距离”快速换乘网络出行。
慢行
安全友好残健共享
今年8月初,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按照年初民生实事的工作安排,计划一次性新建10座人行天桥,直击宝安大道、西乡大道、107国道、松明大道、宝石东路等重点主干道及存在较大冲突的道路行人过街难题。此外,2020年度的1+5+16道路品质提升项目、2019年7月至今开展的7批共34个小型交通综治项目,也正逐步消除宝安道路衔接坎坷,消除无障碍坡度问题。
“新建的过街人行道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坡度找平,细节处处体现了无障碍城区建设的决心和城市的温度。我相信不久的未来,宝安的交通慢行系统一定能建成残健共享高品质交通。”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黄振辉在参观宝源路与海城路小型交通综治项目时如是说。
据介绍,宝安依托城市道路及宝安山海禀赋资源,将加快构建骑行友好、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适度连通、末端可达的非机动车道网络,促进慢行与轨道、公交融合发展,营造安全、注重体验的步行环境,打造更有利于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慢行系统,支撑宝安共享家园建设。
为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多样化需求,宝安还将打造连山通海的休闲慢行廊道。如:结合宝安区河道整治规划,以大沙河创新走廊为示范,沿茅洲河、沙井河、新桥河、西乡河优化慢行体系,横向贯通山海廊道,总里程为45.0公里;新建平峦山公园、铁仔山公园、碧海湾公园和西湾公园山海廊道,全段长14.8公里。规划研究凤凰山森林公园-宝安教育城-机场东空铁枢纽-深中通道门户区-西湾公园空港山海环绿道。
十年交通路,沧海变通途。站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新起点,宝安交通正以国际视野、立足湾区之巅谋划宝安交通蓝图。力求在2025年基本建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高效、绿色集约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区,初步构建连通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六位一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绿色生态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为宝安争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先锋样板城区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保障。
宝安日报记者 何柳 通讯员 温继宏/文 宝安日报记者 刘安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