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宝安新闻

从新地标眺望未来新宝安

2021-08-09 来源:宝安日报

“湾区之光”摩天轮。(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一次城市发展重心从东往西的迁移史。从最初深港边界的罗湖,到新城市中心的福田,再到诞生无数知名科创企业的南山……而这一次,机遇给到了宝安!

如果在十多年前,提起宝安,基本就是老区的形象。而如今,购物消费去壹方城,拍照打卡到欢乐港湾摩天轮,参加展会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也会一直持续。

几年后,随着融创冰雪世界、深中通道、机场东高铁枢纽等重要区域地标的建成,宝安会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它将给所有人带来无限的想象,重构深圳“一路向西”的新格局。

“湾区之光”闪耀

世界级文旅目的地悄然崛起

刘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夏日一个普通的傍晚,陪着老伴漫步在海边的摩天轮下,感受海风带来的清凉,欣赏着演艺中心灯光水秀表演。“15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总之,当年这里很乱、很差。”他还记得非常清晰。

早在六年前的9月,华侨城集团公司就与宝安区委区政府商议共同开发建设宝安滨海华侨城,该片区将以海洋文化、娱乐、美食等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该项目被坊间称为“2.0版的欢乐海岸”。

如果说当初只是一种期待,那么而今欢乐港湾的横空出世,给了深圳一个大大的惊喜。

2020年8月23日,欢乐港湾正式开园。在随后的国庆节期间,欢乐港湾总入园人数超30万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抖音热搜话题“#欢乐港湾”超过1650万播放量,小红书优质打卡笔记600+,欢乐港湾频频刷爆市民朋友圈,也成为来深圳旅行之人的必打卡地标之一。

目前,宝安中心区已拥有体育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演艺中心、壹方城购物中心,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深圳书城滨海城和民俗馆,欢乐港湾更是成为深圳西部的地标性文化生活公园。如今,来宝安吃个饭、逛个街,欣赏一下灯光秀,然后到海边的摩天轮下拍照打卡,已经成为深圳人最为时髦的休闲方式。

曾经一说到深圳旅游,许多人想到的是“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等主题乐园,而这些人气景区往往与宝安毫无关联。2020年11月23日,与海上田园一路之隔、面积约43.7万平方米的地块,被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以底价127.1亿元拍得,这也标志着融创中国大湾区总部携世界级冰雪文旅项目正式进驻深圳。

“这次在深圳兴建冰雪世界,对深圳旅游产业来说,应该是一次产业升级,或者说产业重构。”业内人士分析,以2019年开业的广州融创文旅城为例,开业当天就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客流,其中最火爆的要数冰雪主题乐园,长期以来一票难求。

相信用不了多久,现实版的世界级“冰雪奇缘”王国将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深圳宝安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选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桥飞架珠江两岸

湾区地理核心磁力更强

宝安位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走廊上,交通优势非常明显。从公路到海港,从轨道到跑道,宝安囊括了多种出行方式,随着深中通道、机场东高铁枢纽的交通地标的建设,宝安的出行方式将实现大爆发,成为大湾区内通达各个城市的交通重镇,未来的宝安将与珠三角多个城市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深圳中山两地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但是目前唯一的通道绕行虎门大桥,车程要两到三个小时。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构建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实现“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成通途”的美好愿景。

2016年12月29日,在珠江口浩瀚的伶仃洋海域,随着响亮的船笛鸣起,4艘蓄势待发的抓斗挖泥船和耙吸船开始作业,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岛正式开建,这也预示着深中通道跨海工程正式启动。而在深中通道还没建成前,水上“深中通道”于2017年8月18日正式起航,水上航线单程仅需45分钟。除了公路、水路外,轨道上的“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江段也在2020年7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该站将以“空铁联运”为主要发展方向,届时机场东坐上高铁,可以通达全国各地。

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后,从深圳驾车到中山只需20分钟。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单樑曾于去年8月透露:“未来深圳将准备400辆大巴,每天24小时往返作为深中通道的摆渡车,直接通到中山的重要大型居住区。”“深圳工作、中山居住”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双城将真正迈进半小时生活圈。

经济学家黄峻表示,粤港澳自贸区的发展需要深中通道。深圳优势产业在金融服务、电子、互联网、物流等方面。中山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五金家电、灯具照明、家具、成衣服装等是重点发展的产业。深中通道为两地产业互补、金融创新带来机遇。希望深圳和中山携手,通过“深中通道”这根杠杆,以自贸区政策作为支点,撬动整个珠三角湾区经济的发展。

会展携手海洋产业

当好深圳与世界产业交互的窗口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发展会展业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志性工程,2019年9月28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深圳的会展产业升级后重新出发。

在过去的2020年,即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仍举办重磅展览多达32场,相当于每周至少举办一场大展。据统计,2020年智博会意向成交额达11.4亿元,宝博会“云展会”直播观看人次突破42万……从2019年的全球首次正式亮相,到2020年的引领湾区经济复苏,再到2021年的即将进入全面运营阶段,数据表明,会展经济价值在日益兑现。今年年底,随着地铁20号线的正式投入运营,市民即可乘坐地铁直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相信便利的交通将进一步促进会展行业的发展。

面向伶仃洋,海洋新城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相邻。海洋新城是继前海之后,深圳获得的又一个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也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2020年10月15日,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展览中心举行,深圳重点打造、规划7.44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也带着新理念、新规划、新定位崭新登场,部分项目的最新进度也“浮出水面”。

海洋新城总体定位为“湾区海洋门户蓝色创新海湾”,将对标世界三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合作平台、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标杆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科创高地。海洋新城由滨海会议中心、海洋博物馆、湿地公园、九年制学校、海洋科研所、综合医院、海洋总部大楼、海景酒店、超级码头等组成。

业内人士表示,纵观整个大湾区,海洋新城正位于从蛇口-前海-大空港-东莞滨海新区-广州南沙这条大湾区主轴线上的中心位置,将打造为引领国家海洋战略的前沿平台、汇聚国际要素的湾区创新引擎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产业中心。

据了解,海洋新城整体开发周期为15年,预计到2030年雏形初现,2035年将完美呈现,提供约13万个就业岗位,产值规模达7000亿元。目前,海洋新城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未来这片区域的亮相将令无限的可能成为现实。宝安日报记者 张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