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新闻板块 > 宝安新闻

汪文:留在体内的弹片“诉说”英雄无悔

2021-05-12 来源:宝安日报

汪文。

汪文的童年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度过,他亲眼目睹侵华日军对国土家园的践踏,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于是便立志要入伍参战,年仅15岁的他就加入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打击国民党和土匪。新中国成立后,队伍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汪文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机枪手。

1951年6月,汪文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朝鲜前线。当他来到朝鲜境内,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在他的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

1952年2月,他所在部队接到一项紧急又艰巨的任务,参加朝鲜东线马良山一带的战斗。正值冬季,当地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皑皑白雪堆积半米之深,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在皮肤上划过。南粤大地出生的他,第一次见到雪,尽管冻得瑟瑟发抖,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马良山战役打响,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动用10多架飞机对部队驻守的阵地进行长达4个多小时的轮番轰炸。随之而来的是联军步兵的冲锋扫荡。待联军深入后,汪文和他的战友纷纷从掩体跃出,迅速用猛烈的火力还击敌人。两军短兵相接,敌人始料不及,被我军击退。

联军被击退后,再次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拉锯战打得十分惨烈。我军顽强地阻击进犯的联军,直到胜利,红旗插在马良山上。马良山战役极其惨烈,整个山尖被敌军的炮火削去两米多,地表泥土已经烧焦成粉末。汪文也在这场战斗中负伤,左腿被子弹打穿,腰部、面部和手都受了伤。流弹片飞入他的左脚腕,由于当时救护条件简陋,弹片未能及时取出,直至今日还留在汪文的左脚。

坚守信念服务人民

老年壮志发挥余热

1953年,战争结束后,汪文随部队回撤至辽宁丹东休养。由于其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某营文化助教,1955年2月转业回地方工作。

回到家乡的汪文,先后在县公安大队、县百货公司、县物价局工作。三十年如一日,汪文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20世纪70年代,单位发工资时,汪文一个月工资加全部补贴才40多元,领导很关心他,要给他提高工资待遇,但他都谢绝了,他认为这样的机会应该给年轻人。

1991年,汪文随子女定居宝安。1993年,不甘心退休安享晚年的汪文主动向街道及社区申请,在新安街道建安居委会任协管员,直到2001年,汪文才从协管员的岗位上退下。

做协管员那几年,社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脚印。汪文常说:“我从枪林弹雨中活过来已经不容易了。既然有了第二次生命,我就要让更多青年人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告诫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奋斗。国家富强了,才能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我们才能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

宝安日报记者 黄芳 通讯员 陈友涛 樊泽田文/图

人物简介

汪文,原名汪德文,籍贯广东丰顺,现居住在宝安。1934年3月出生,1949年9月入伍,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负伤,鉴定为七级伤残,荣立个人一等功。1953年获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和平万岁纪念章”,2019年10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