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新闻板块 > 宝安新闻

欧伟兴:扛枪上阵杀敌的女兵 亲历南京大屠杀与卢沟桥事变

2021-03-03 来源:宝安日报

人物简介

欧伟兴,女,1930年出生于福建。其父母都是军人,父亲欧绍华在19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部下任团长,母亲是部队通讯员。她幼年时随父母在军营中生活。17岁加入粤中纵队,辗转战斗于罗定、云浮、肇庆、连州等地。她胆子大,作战勇敢,是粤中纵队的硬核女兵。离开军营后,她和教师彭乃杰结为夫妇,在和平年代相夫教子,后定居深圳宝安。2019年,年近90岁的欧伟兴选择独居在灶下村一座独栋房子里,每日与自己所种的花和菜为伴。

欧伟兴出生于福建,从小就和3个弟弟一起在艰苦的军营中生活。其父亲是19路军的一名团长,忙于训练和作战;母亲是部队的通讯员。在抗日战争期间,欧伟兴的父亲带领部队北上,年仅7岁的她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面。她一边哭,一边随着大部队撤离。她忙乱之际跌倒,头部受伤,军医救了她,但其头顶留下两个很大的凹陷。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她也是亲历者。当时她的父亲欧绍华作为一名指挥官背部受伤了,尽管受伤严重,他仍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坚强勇敢,面对一切生活的困难。同年,为了给妻子和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其父亲将欧伟兴的母亲和他们姐弟3人送到了广东省的罗定县,安顿好家人后,自己转身回到了战场。返回战场的父亲在一场战役中牺牲,自此与妻儿天人永隔。

1944年,欧伟兴的母亲去世了,那一年她才14岁,她下面还有3个弟弟,最小的弟弟才2岁。还是孩子的欧伟兴扛起家庭的重任,既当姐又当妈,带着3个弟弟艰难地生活。

粤中纵队女兵扛枪上阵杀敌

1946年,欧伟兴和同县的彭乃杰订了婚。刚订完婚,她就响应女兵入伍的号召,进入粤中纵队当了上了一名光荣的女兵。3年之后,罗定解放了,她才和自己的未婚夫举办了婚礼,而对方还不知道身边这个身形娇小、容貌秀气的妻子竟然是个扛过3年枪的女兵。得知后,丈夫用“胆大”来评价妻子。

粤中纵队隶属广东军区,女兵不多。虽然数量少,但这些“军花”们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队的生活异常艰苦,她们有时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有时住在村子的老祠堂里。冬天非常冷,破败的房子里风呜呜地响,常常要几个女孩抱在一起取暖;夏天非常热,广东的蚊虫很多,这些女孩子身上常常被咬出很多包。不打仗的时候,她们的食物是稀米粥,很难吃到白米饭,常常要挨饿。如果打仗的话,会特别发放3个番薯,好让她们填一填肚子。为了保持隐蔽性,她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偷偷训练。欧伟兴和大部队一起在罗定、云浮、肇庆等地辗转,哪里有敌人,战斗就在哪里打。

1949年10月29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在罗定素龙横扫原国民党十二专署保警第一总队残部。接着,在罗城附近追上白崇禧残部殿后的1个团,激战随之开始。欧伟兴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扛起枪,将子弹准确射向敌人,而敌人的子弹也从耳边呼啸而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白崇禧残部被歼灭了,罗定县保警总队长也被活捉了。此时,国民党十二专署保警第二大队的300多名残敌,弃城逃跑,人民解放军的部队将其堵截。10月29日上午,罗定解放。伴随着罗定的解放,欧伟兴和自己的未婚夫彭乃杰举行了婚礼。

在丈夫的眼里,妻子欧伟兴是胆大的女兵,在妻子的眼里,丈夫彭乃杰也是在三尺讲台上雷打不动的“兵”。如今,90岁多的欧伟兴身体依旧硬朗,能一口气从1楼走到7楼的楼顶。楼顶平台上,有她亲自种的花草、蔬菜、果树等。她说,一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要勤奋,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她一直在自家房顶上悬挂五星红旗,就如同五星红旗永远在她心中飘扬一样。

宝安日报记者 黄芳 通讯员 张淼 樊泽田 文/图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