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新闻板块 > 宝安新闻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赶潮雕塑》沙井蚝民的奋斗缩影

2021-01-28 来源:宝安日报

《赶潮雕塑》。

在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正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安放着一个“宝贝”——《赶潮雕塑》,这尊雕塑展现了沙井蚝民赶在退潮的时间里,踩着跳板,在沿海泥滩上滑行,赶去蚝田里劳作的情景,也是该馆最具价值的展品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沙井是沙井蚝原产地,这里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到了清代,沙井蚝民将蚝养到了后海、香港流浮山一带。1956年,沙井蚝业社被国家评为“模范合作社”,1957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劳模集体单位”。1950年代,沙井蚝业派人到辽宁、海南、湛江、新会等地传授放蚝技术。日本、越南等国的水产专家纷纷到沙井考察。1960年代,蚝工陈木根前往越南广宁省海防市传授养蚝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蚝田污染严重,生产日渐式微。从九十年代开始,而今沙井蚝的异地延伸养殖已获成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沙井蚝业形成了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生产习俗和蚝壳砌墙、上香礼拜天后的生活习俗,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生产程序有种蚝、挒蚝、搬蚝、散蚝、开蚝等。沙井蚝民生产习俗,世代相传至今,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2006年沙井蚝生产习俗已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井蚝驰名中外是因为它的肥美,这也得益于沙井交椅湾蚝田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沙井蚝属于近江牡蛎,通过过滤海水,以螺旋藻等藻类为食,需要在咸淡水交汇的地方生长,沙井交椅湾的盐度和温度非常适合沙井蚝育肥。在以前,沙井蚝民把长有蚝的水泥柱和水泥板插在泥滩上面,排列整齐,为了保证蚝能过滤海水吃到食物,水泥柱不会倒在泥滩里面被泥土覆盖,每当退潮的时候,沙井蚝民就会背上跳板,来到海边赶潮。在潮水褪去的时间里,浩浩荡荡的蚝民踩着跳板,奋力在泥滩上向蚝田滑行,风雨无阻。展品《赶潮雕塑》便展现了沙井蚝民昔日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了沙井人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

据了解,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馆长陈沛忠为深州市级非遗项目沙井蚝民生产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博物馆于2013年重修开馆,位于沙井大街299号沙井水产公司大院内一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收藏展品达1000多件,博物馆展览主题是“蚝乡蚝韵”,包含了沙井蚝的养殖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沙井蚝民生产习俗、国家统购工业加工、蚝文化活动等展览。

宝安日报记者 邢易知 通讯员 陈景辉 左汀汀 李少旺 文/图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