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专栏

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2021-01-26 来源:宝安日报

——王立德在宝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编1)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和区委各项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胜利完成“十三五”和2020年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1

五年来,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区域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发展方式快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工业层级从中低端加工制造向中高端智能制造转变

●2020年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1.2%。

●获评全国首个区县级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产业业态从传统电子信息向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变

●涌现出创维、欣旺达、大族激光、立讯精密、鹏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形成了以5G、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激光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从工业一枝独秀向工业做优做强、服务业蓄势迸发转变

●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4.3%。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会展经济、临空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历史性跃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制造大区快速向创新强区迈进。

国高企业、头部企业爆发式增长

●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9家,总数达到52家。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7家,总量5842家,是“十二五”末的4倍,占全市比重31.2%,稳居全国区县第二。

●诞生了98家具有国家一流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

新型研发平台高速聚集

●2020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孵化器2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9个。院士工作站9个,引进高端创新人才1145人,人数是“十二五”末的2.7倍。

●中科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相继落户,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突破。

创新成果加速竞相涌现

●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55%,较2015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2020年全区专利授权数总量达53167件,占全市26.3%,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

3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快速向“趟深水区、啃硬骨头”迈进。

经济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2020年,区委区政府出台“1号文件”,深入实施“5+3”工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先后出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全市首个区级国企物业招租招商管理办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5+7+N”政策体系。

●创新集体股权分置、流转和退出机制,全市率先全面铺开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

营商环境改革精准落细

●落实区委把好企业当作“心肝宝贝”理念,率先发布工业生产用房参考租金。

●探索柔性执法、联合执法联动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加快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获国家奖4项。

●疫情期间补贴电费8亿元、发放扶企资金14.76亿元、减免租金7亿元,营商环境居全国百强区第二。

以壮士断腕勇气解决了一批制约宝安长远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成功拔除楔在西乡河32年的“红楼”。

●一举拆除阻滞帝堂路21年的32栋私宅。

●9个月征拆三围海洋城158栋建筑物。

●9个月搬迁麻布、径贝两个村,拆除493栋“一水”遗留建筑。

●圆满完成赣深客专、轨道13号线、石清大道714栋建筑清拆安置工作。

4

五年来,我们高标准规划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和地标式建筑,城市功能和面貌“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城市形态快速向“特区内外一体化”迈进。

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穗深城际(一期)以及轨道6、11号线建成通车,机场东高铁枢纽获批建设。

●2020年新增轨道交通9.5公里,运营总里程达93公里,是2015年的4.3倍。

●机场第二跑道建成,国际航线达到62条。外环高速(一期)通车。

全球全国第一、唯一性的项目不断呈现

●2020年全国首座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滨海廊桥开工建设。

●单体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用三年建成使用。

●欢乐港湾建成全面开放,128米高“湾区之光”摩天轮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城市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

●构建“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航空限高历史性突破,建设空间向上提升50米以上。

●新增城市更新面积9.5平方公里,规模全市第一。

●新桥东、燕川片区等8个平方公里级更新整备加快推进,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一河四走廊”、“1+5+16”道路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完成73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投资120亿元,用三年完成全区361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5

五年来,我们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快速向大美宝安、幸福宝安迈进。

完成了全市最重的治水任务

●新建雨污分流管网4695公里,总数达14784公里。

●承担全市近四成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61条黑臭水体、374个小微水体全面消黑除臭。

构建了全市覆盖面最广的公园体系

●2020年新开园滨海文化公园、蚝乡湖公园、石岩湖湿地公园,公园总数达到192座。

●建成36.9公里碧道、436公里绿道。

攻克了全市最难的治气工作

●严格监管全市25%以上的建筑工地和排污企业。

●PM2.5由2015年的每立方米35.1微克下降至2020年的每立方米22.3微克,改善幅度全市最大。

开展了全市最早、参与度最广的垃圾分类行动

●在全市第一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80%以上,分类回收量每天达到2000吨。

6

五年来,我们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宝安经验获全国、全省肯定推广,社会治理快速向现代化、智慧化迈进。

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基础更牢固了

●“六定三下沉七强化”全面落地,资源、服务、管理全面下沉,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

构建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更平安了

●“十万义警”群防群治、屯警街面做法获全国推广。

●全区刑事治安警情2020年下降17.8%,五年降幅达64.5%。

●暴力犯罪、电信诈骗等重点警情大幅下降。

●群众安全感得分首次突破90分,社会治安创历史最高水平。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绑定,社会更安全了

●出台落实主体责任八大制度。

●率先构建市管工程市区街联合监督工作机制,首创房屋质量和消防安全“两个全纳管”,全面整治阁楼违规住人。

●出台交通整治“宝九条”。

●率先试点开展电单车上牌登记管理。

●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五年下降。

各种矛盾发现得早、化解得了,社会更和谐了

●创新实施“五员”进社区,各级干部包案化解矛盾。

●2020年化解重大信访积案38宗,信访工作绩效连续两年以满分成绩获得全市第一。

●“三调联动”多元调解机制、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劳资纠纷源头治理成为全国样板。

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更风清气正了

●打掉了4个盘踞在城中村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30个涉及“黑诊所”、套路贷、P2P等领域的恶势力团伙。

●禁毒攻坚战全面胜利,毒品中转集散“重点关注地区”一年降两级、两年摘帽。

7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支出连续保持全市第一,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民生供给快速向“既有又好”迈进。

持续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

●2020年投入345.8亿元,累计1737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44倍。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高等院校、市直名校实现零突破。

●新改扩建学校38所,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近20倍。

●中、高考成绩连年保持全市前列。

卫生健康事业迈出新步伐

●建成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

●新改扩建医院8家,2020年床位数比2015年增长43%。

●社康中心总量全市第一,实现家门口15分钟就医圈。

文化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城市规划展览馆投入使用,“湾区之声”演艺中心落成,“老三馆”升级改造即将完成,“新三馆”开工建设。

●清平古墟、红色小镇启动建设改造。

住房就业养老取得新进步

●建设筹集公共住房6.7万套,5年增加4倍。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全市低位。

●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养老院春晖苑。

●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脱贫攻坚创造新高度

●负责扶贫协作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中的都安、大化两县,任务总量占深圳近七成。

●累计落实帮扶资金6.83亿元,帮助两县24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2020年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培训会上介绍经验做法,脱贫攻坚成为全国标杆。

回首走过的路,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回首走过的路,最难忘的是:2020年,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