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网 > 新闻板块 > 宝安新闻

刘球:情报神兵与狼共舞历险如夷

2021-01-12 来源:宝安日报

刘球

人物简介

刘球,1928年出生于广东东莞,是一名东纵老战士。1946年11月加入东江纵队,1947年春任东莞黄牛埔地下交通站站长。1948年底至1949年初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他被编入粤赣湘边纵队三团“红炮连”。1951年1月光荣退伍。

少年入伍参与信息传递工作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为抗击日寇,东江纵队有一支武工游击队,有时驻扎在东莞,有时驻扎在宝安,他们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气氛浓郁。刘球从小在革命的氛围下耳濡目染,激发了少年的英勇之气,参加革命成为他内心的一种追求。1946年11月,刚满十八岁的刘球就报名入伍,加入东江纵队。他在队伍里表现出色,1947年春就担任了东莞黄牛埔地下交通站站长。从那以后开始了地下情报工作,负责惠阳、宝安与东莞三地到香港西路的信息传递工作。

交通站设在东莞黄岗区黄牛埔,一个不起眼的泥屋里。刘球住在村里农民协会会长林童家里,以商人的身份做掩护,和村民相处得很融洽。除了他,站内部署人数保持在四个人左右。

白天,那座荒弃的泥屋一片寂静,孤零零地立在山坡上,当夜幕降临,没有月亮的夜晚,黑漆漆一片,有月亮的时候,月亮的清辉照着荒草中的墙壁。除了各种虫鸣,谁也看不出这里有什么异样。然而,一次又一次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就在这里出发,向目的地延伸。每次,刘球按事先约定的暗号,从隐藏处取了情报,情报被他们带出,一站站从径口翻过几座山到达观澜的白花洞,穿过梅林关再到香港。如此反反复复。

临危不惧

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交通员都是单线联系,他们之间谁也不认识谁。刘球他们有个铁纪律,那就是参加地下交通站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对外讲,一定要保守秘密,包括自己的家人。

作为十七八岁的少年,刘球机警灵活,能随机应变。出门前,精心化妆,有时肩扛一只山锄,很像出门打短工的样子,有时会一身体面,去走亲戚的样子。刘球尝试过适合自己的各种乔装。情报都藏在令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卷成细小的一轴藏在头发里,拉链背包的夹缝里,草鞋的夹层中,帽子、雨伞、衣服的夹层等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他们的隐藏手法隐秘,极少露馅,一旦露馅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刘球他们传递的信件不能拆看,只看封面上的标记。情报的轻慢缓急全体现在标记上。重要情报以三角形作记,三角形越多,预示着情报越紧急。交通员们会马不停蹄,飞快传递。那时送信全靠双脚走路,每个人为了送信磨破了几十双草鞋。为了隐蔽,执行任务往往是在夜间,急行几十里,遇山过山,遇水涉水,来往一次要五六天的时间。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交通员们想方设法,与敌人斗智斗勇。在刘球担任地下交通站长的几年中,他总是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化险为夷。

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刘球调整到粤赣湘边纵队三团“红炮连”,任三排排长,从没有硝烟的“地下战场”走上了真枪实弹的硝烟战场。无论是地下战场还是硝烟战场,刘球都展现出英勇的本色。1951年1月退伍后,刘球回到宝安松岗街道红星社区从事生产经营,兢兢业业干到退休。

宝安日报记者 黄芳 通讯员 樊泽田 文/图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