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深圳医院刘勇:冲锋战疫一线 分享救治经验

刘勇支援市三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袭来,1月25日(大年初一),南医大深圳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勇接到市卫健委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的通知。在得到医院批准后,次日,刘勇告别家人后,提着简单的行李直接赶赴市三院,投入到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

刘勇是深圳市重症医学科专家组成员,参加过SARS和甲流疫情的救治,他还是医院多学科联合ECMO抢救小组专家,已协助周围10余家医院共完成61例ECMO抢救,成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时的市三院ICU病区有危重患者三十多个,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致病机制不明,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治疗只能在以往的经验上摸索。刚进病区不久,刘勇便迎来了挑战,一位例行ECMO的患者突发气道大出血,出血部位不明,原因不明,常规治疗无法改善,情况十分危急。刘勇查看病人后,推断是罕见的无名动脉黏膜损伤,“这类损伤是由患者无名动脉位置变异所致,出现于气管套管与气管前壁交界处。当气管套管与气管前壁反复摩擦无名动脉黏膜损伤后出现大出血。处理关键是重新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压迫破损处,同时在切口处填塞凡士林纱布止血。”刘勇在国外的文献中见过类似的案例,自己也有过3次成功救治的经历,他果断提出了救治方案,并向救治组组长冯永文教授汇报,治疗组讨论后,决定采纳刘勇的治疗方案。效果很快显现,患者的ECMO流量逐步上升,血压慢慢稳定,气道出血也渐渐停止,病情最终稳定下来。

在值守的第三个夜班,刘勇又遇到了大抢救。一位患者心率突然飙升到180次/min,血压骤降至70/40mmHg,氧分压在呼吸机支持下也只有60mmHg,既往的检查提示患者有心肌损伤。像这样由新冠肺炎继发的心肌损伤死亡率非常高。

刘勇发现患者的胸片炎症进展很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很快,高强度的呼吸机支持无效,凭借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只有尽早实施VVECMO(俗称“人工肺”),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心脏的问题才能解决。他将想法汇报给组长冯永文教授并得到批准后,便与其他专家一同紧急为患者实施了VVECMO,同时输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和补充胶体。奇迹再次出现,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氧饱和度上升,血压趋于稳定,患者转危为安,几日后便撤离ECMO,并脱离呼吸机。“这些成功抢救的案例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对肺部炎症进展过快、呼吸参数在呼吸机支持条件下仍迅速提高的患者,应及早实施ECMO,加强抗病毒,可提高救治率。”刘勇说。

临床经验来之不易,为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出去,刘勇主任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救治组新冠肺炎的撰写工作,将本次疫情中中国社会各级防控管理模式和重症医学相关的救治与防护经验总结成文,发表在世界知名危重病杂志《Critical Care》上,希望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贡献中国力量。

宝安日报记者 杨林 通讯员 田金飞 李一森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